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民族乐派•19世纪中叶,东欧和北欧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一批致力于振兴本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他们的作品以反映本民族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代表人物:捷克的斯美塔那,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国的五人强力集团等交响诗•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的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多采用单乐章的曲式,结构较自由。•音诗,音画,交响童话等,也是与交响诗相类似的音乐体裁。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斯美塔那在1874——1879年创作。由六首独立的交响诗构成:•《维谢格拉德》《沃尔塔瓦河》《莎尔卡》《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塔波尔》《勃兰尼克》•作曲家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赞美了祖国光荣的过去和壮丽的山河,并表达了对光辉未来的乐观信念。芬兰民族乐派代表人物•西贝柳斯(1865——1957),芬兰乐派代表人物,1899年创作的《芬兰颂》不但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创作涉及各种题材,其中以交响乐创作最为著名。作品内涵丰富,形象多样,有的富于英雄史诗性,有的着意于内心情感刻画。•这一切都散发着北国大自然的气息,渗透出芬兰雄浑,粗犷,豪放的民族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