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有理数的乘方(1)总课时:23课时第十四课时,●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2、通过实例初步感受底数大于1时乘方运算的结果增大很快。(二)能力训练要求经历观察、操作、猜想、归纳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合情的推理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利用乘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会求代数式的值并解释代数式值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利用代数式求值推断代数式所反应的规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二、新课的进行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阅读理解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计算每一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五小时经过十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为了简便,可将它写成210,表示10个2相乘,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同时指出这就是乘法运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理数的乘方.(1)教科书第84页例1计算:①53;②(-3)4;③(-1/2)3.例题讲解是为了熟悉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规范幂的书写格式明确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是由有理数的乘法来进行的,并指明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书写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再把指数写在右上角.如(-3)4不能写成-34,(-1/2)3不能写成-1/23.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回顾幂的意义.(1)教科书第84页例2计算:用心爱心专心an指数运算的结果叫做幂1底数①102,103,104;②(-10)2,(-10)3,(-10)4.(2)从以上特例的计算结果中,归纳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3)问题:0的任何次幂等于多少?1的任何次幂等于多少?以10为底数的幂有何特点?目的:活动(1)的目的除了继续练习乘方运算的技能外,主要是为活动(2)和活动(3)提供特例以便于归纳;活动(2)活动(3)一方面是为了归纳得到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以及0的任何次幂等于0,1的任何次幂等于1,10的n次幂等于1的后面有n个0,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熟练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另一方面要指出题目的特点.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从运算结果中观察、发现正数幂的符号特点,负数幂的符号特点,并总结以10不底数的幂的特点三、课堂练习用提问的方式由学生完成课堂小结,如:“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乘方运算与四则运算有何联系?”四、小结五、作业设计A组:课本P42习题2.31、3、4、5练习册B组:50页123C组:50页4反思:幂运算和乘法混淆,幂运算符号不清用心爱心专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