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成功与失误),总结其经验教训。2、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及实践、意义。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导读提纲1.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这表明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C.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基础知识检测与全面过关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民主集中制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改革开放3.1960年第四季度,毛泽东主席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搞几年慢腾腾,不要务虚名而遭实祸”,于是出台了“调整、巩固、提高”六字方针。随后,周恩来总理又加上两个字为A.恢复B.改造C.跃进D.充实重难点精讲18401949195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一、过渡时期总路线1、总路线的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1956.09)1、良好的开端2、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毛泽东毛泽东在一九五八年宣布的“三年基本超过英国,十年超过美国,有充分把握”(1)材料显示开展大跃进运动是在何种心态下进行?还有什么原因?①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②根源:“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以下材料体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什么特点?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107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3、纠正错误:(1)开始:(2)八字方针:(3)成效:1960年开始纠正农村中“左”倾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5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4、十年探索中的主要成就:(1)基础工业建设:(2)交通建设:除西藏外,各自治区通火车(3)能源建设: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1952年1957年1960年1966年1971年1973年1975年66年76年三、十年文革动乱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⑵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⑷保持社会安定团结;⑸抓住发展机遇。小结: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伟大的历史转折四、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政治路线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归八大)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伟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新领导形成新领导形成新道路开辟新道路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拔乱反正拔乱反正经济:改革开放经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开始改革开放开始意义:以此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标志。改革开放:农村改革①农村改革改什么?改体制,改人民公社体制②农村改革的尝试: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个吃螃蟹者: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四川广汉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③农村改革的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依据中心环节基本内容改革原则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增强企业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政企分开、权责分明、产权明晰、管理科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下图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浦东经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