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越的课堂,飞扬的青春“动起来”——教改课堂的几点教学反思杜郎口式三分教学法是我校43中在考察学习了山东杜郎口教学经验后引进的一种新型打破传统式教学法,是一种颠覆了上千年教育教学理论的探索探究式教学法。其实质就是老师“停下来”,学生“动起来”。那么老师到底停下什么呢?归纳起来就是,思想要转变,身份要改变,阵地要转移。由过去课堂上的主角转变为导演,配角。由红花变成绿叶。由反复的强调说教转变为启发点拨;由高高在上的讲台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由强势转化为阴柔,以柔克刚,以柔润色。由原来的45分钟的课堂,老师要讲40分钟,到现在的讲解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那么学生“动起来”,动什么,怎么动呢?过去,我们上课要求学生不准动,而好学生的标准也就是坐的最老实最端正的。今天教改课堂则完全打破了这一模式。原来的黑板在前后方,现在三面都是,墙外还有展板。由过去的坐着听课到现在或坐或站或蹲。只要需要,可随时调整位置,身姿,就连面部表情也都随时发生着变化。课堂上更是充满着激情。令人激动,令人难忘的画面则随处可见:上课伊始,由过去的“老师好”到现在的齐呼班级口号和班名。孩子们在相视而笑中,在别具一格的手势中,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思绪在飞扬,青春在舞动。刚开始的教改课堂,我喜欢孩子们的展示课,因为精彩,因为感动,因为希望。而现在我则更喜欢他们的预习课。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在预习课上他们则更像快乐的小燕子,勤劳的蚂蚁,智慧的小蜗牛。[孩子们自己的口号]孩子们找到了学习的伊甸园,真正动起来了。你看:我刚把教学任务下达,教学总体分工完成。他们六大小组就迫不及待的互相商讨了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了起来,那一波波的声浪瞬间淹没了整个教室。看吧,他们或者忙着朗读课文,角色明确,表情生动。甚至还排出了队形和整体造型呢。或者在排练课本剧,舞蹈,小品。自制的道具令人捧腹。哎。帽子太大了,掉下来了,胡须也粘反了。。。或者慷慨激昂的在练习小组口号,眼睛瞪得大大的,拳头也攥在了一起。咦。他们怎么了?和组长吵架了?两个人要么都不出声,要么一个比一个声音大。这个时候,我从来都是“冷眼看世界”,不忙着上前询问,更不去帮忙解决。而是要他们自己在痛苦中磨练,在碰撞中升华,在争吵中求共识,在摩擦中寻友谊。集体的荣誉胜过了一切。这不,刚才还是乌云密布,现在已经阳光普照了。六大组,只有四个组在教室,那两个呢?啊,出去了,走廊里成了排练场,一招一式有板有眼。黑板前更是汇集了书法,绘画高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个时候,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了。原来课堂上的昏昏欲睡到现在的精神抖擞,精力充沛。笑脸盈盈。准备讲课的小老师更是丝毫不敢马虎,头不停的点着,笔也在飞速的转动着,生怕遗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组长更是在旁边绘声绘色的指导着,由内容到形式到语速,力争完美展现。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真正达到快乐课堂,快乐学习。课堂形式改了,那么大家一直关心的教学成绩,教学效果如何呢?通过学校的月考,期中考,市里统一的期末考,都有力的证明了:孩子们的兴趣,能力在大幅提高的同时,学习成绩也悄然进步了。快乐课堂即是高效课堂。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孩子们日新月异的变化,我认为教学改革一定要继续深入的走下去,并且不断丰富和深入,寻求更完善的教学体系。“今天我为母校骄傲,明天母校为我而自豪。”让我们共同守望,共同期盼,教改的明天会更好。襄阳四十三中:杨庆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