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研磨反思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去到哪个层次?根据分工,我这次精品课程接受的任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古诗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家庭到学校,我们都可以听到年轻的父母对正在牙牙学语的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们读古诗。从幼儿园到大学,古诗都是必选内容。只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具体应该去到哪个层次,我想对于次的精品课程来说是一个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具体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讲授新课,是另一个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实践中的“得”与“失”在《古诗两首》第二课的设计与实践中,我梳理了一下其中的“得”与“失”。先说说自己的“得”:一。自主提问,弄清题意。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解诗题,弄明白“宿”是住宿、投宿的意思,“新市”是个地名,“徐公店”是指姓徐的男子开的店,“公”,是古代对男子的一种尊称。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住宿在新市徐公店,也可以说是在新市徐公店投宿。二。适当拓展,激发兴趣。接着,我让孩子们介绍杨万里这位诗人的生平,看似简单的这一环节,其实是让孩子们对杨万里这个人产生一定的兴趣,有了足够的了解后,才能真正走进诗的内蕴里,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三。巧妙释词,浅显易懂。我把诗中有理解难度的字、词都让孩子们提出,孩子们不能解答的,再由老师提供帮助。比如“走”,在现代是正常的走路的走,然而在古代,“走”是跑的意思。如何理解它呢?我采取的是这样的方式:先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走一走,然后让他奔跑起来。然后告诉他们走有现代、古代的不同解释,刚才那个同学已经向我们演绎了一番,现在你们知道“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了吧?孩子们很轻易地掌握了“走”的古代义。但其中也有不少要吸取的教训:一。解题时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不多,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担心学生不能顺畅解题。现在想想,如果多给些时间,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他们应该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解题的。二。学习方法欠巩固。在理解诗意之前,我让学生回顾了以前理解诗意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学习今天的“边看插图边读诗”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能把新旧方法并用,也许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果能在理解诗意中,强化新方法,也许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更快;如果能在拓展说诗中,引导学生感悟图文相通的妙处,也许学生的感悟理解就会更深刻。通过这次的精品课程的准备与参与再到研磨,我期待自己能带给孩子们更为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