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南艺——中国艺术教育百年的缩影2012年12月8日,南京艺术学院迎来百年华诞。回顾中国现代百年的艺术教育史,南京艺术学院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独特存在。它的前身是1912年刘海粟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与1922年颜文樑创办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以及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音乐两科合并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拓荒奠基开先河回溯历史,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正是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并取得重大进步的关键时期。这所百年老校,它历经百年的风雨征程,几易其名,曲折前进,是我国现当代艺术教育跨越一个世纪发展的历史见证。它始终引领现代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风气之先,诸如旅行写生、引入人体模特、男女同校、绘画工作室的教育制度、创办学术期刊、中画西教、中西结合等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普遍模式并延续至今。轰动一时的“模特儿”事件,无疑促进了画家在对人物塑造技法上的进步,也打开了艺术创作的思路,更是推动了大众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1912年11月,年仅17岁的刘海粟,怀揣着改造艺术的梦想,以“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为开端,以“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为宗旨,和画友在上海创办了图画美术院,从此拉开了我国新美术运动的序幕,并开创了我国新式艺术教育的先河。十年后的1922年9月,颜文樑邀集同道画友在毗邻上海的苏州创建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这两所私立美术学校的创建,在民国初年已与清末只将美术教育作为技艺教育附属品的做法有了根本的区别,其办学主旨突出艺术素养的培育,鲜明提出了以“涵养美感”、“养成工作之趣味、勤劳之习惯”,成为培养具有全面人格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这两所美术学校的创办,无论是在教学体制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已具备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上海图画美术院创办伊始,年轻的创办者就立下了三项宣言:“第一,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第二,我们要在惨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尽宣传艺术的责任,因为我们相信艺术能够匡济现时中国民众的烦苦,能够惊觉一般人的睡梦;第三,我们原没有什么学问,我们却自信有这样研究和宣传的诚心。”刘海粟将上海美专的创办与发展和民族文化振兴的命运紧紧相连,用艺术教育和艺术革新来启迪民智,救亡图存。刘海粟甚至提出“艺术教育就是艺术的精神,通过教育以培养育化人类美的本能和美的感情”。他的这一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艺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技艺教育,而应以“艺术代宗教”,以艺术促进思想启蒙和思想革命。可以说,刘海粟主张的艺术教育在当时具备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将艺术救国的思想贯彻于办学的始终,进而成为上海美专师生的共同行动纲领。苏州美专自始至终坚持走现实主义艺术教育的道路,创办伊始就提出写生为主要的学习课目。美专还在专业改制过程中强调“贯彻教育联系生产实际,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增设实用美术科,专辟印刷、铸字、制版、摄影工场以备实习之用。为此,颜文樑亲自赴沪订购德国名厂生产的各种制版印刷设备,开启了学校教育走出校门,开办实业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先河。在颜文樑倡导下,美专还创办了当时较具前沿的动画科并首期招生四十余人。颜文樑在校董会召集的一次联谊会上指出“动画是美术普及的新事物,国内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必将需要大量的动画人才,而电影界是培养不出绘制人才的,唯美专能胜此任”。此举显示了颜文樑紧跟时代适应产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的敏锐嗅觉和自觉意识。由此可见,两所学校的创办者都不局限于美术教育的藩篱,而是从更加广阔的立足点来审视社会、观察艺术和把握文化发展的潮流,力图改变长期禁锢思想进步、一味讲求祖述师承的守旧艺术的思想。这便决定了他们在介绍和传播西方美术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同时,已与外国传教士或商人传播西方艺术有着本质不同的出发点和视角。从关心社会发展教育的角度上说,这两所美术专门学校的建立已经体现出现代艺术教育独具特色的滥觞,启迪民智、追求自由,力求改变国家和民族文化发展的命运。始于1938年抗战时期的华东大学,是中共胶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党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