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起点考试选择题训练1.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中国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2.当前,中日钓鱼岛之争引人关注。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本占有钓鱼岛是非法的和无效的。19世纪末,日本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台湾和钓鱼岛?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做出了回应,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根据知识结构示意图的提示,空白的方框内应填写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4.19世纪60年代,随着外国入侵的不断加深,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响应“师夷长技”的口号,掀起了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5.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一次以“中外历史人物比较”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其中,以“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内容寻找的中外历史人物应该是A、列宁、毛泽东B、拿破仑、康有为C、林肯、陈独秀D、华盛顿、孙中山6.从上海到遵义到延安再到北京,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诞生到成熟再到成功的发展历程。有关中国共产党在这些城市的活动,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上海: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遵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延安:指明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D.北京: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变,扣押蒋介石,随后中共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到达西安。他们此行的目的是A、反蒋抗日B、谴责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C、联蒋抗日D、说服张学良、杨虎城释放蒋介石8.陈毅说: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这句话反应的史实发生在A、1926一1927年的北伐战争期间B、1934~1936年的红军长征期间C、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D、1946—1949年的解放战争期间9.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也基本结束于南京。下列史实中,最能反映“中国近代史基本结束于南京”的是A.《南京条约》签订B.中华民国成立C.日本占领南京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0.“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曾经感动了无数中华儿女,也是见证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反映的历史史实是A、中国人民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了民主共和B、中国人民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实现了民族解放C、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当家作主D、中国人民从温饱奔向小康,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11.下面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印度和美国人均钢、电产量的比较表。鉴于当时中国的现实情况,1953年,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决定要中国(1952年)印度(1950年)美国(1950年)钢产量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发电量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A.优先发展农业B.重点发展轻工业C.重点发展教育D.优先发展重工业12.在历史活动课上,小强拿出一张实物资料——购物票证,并为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正确的是①是当时武汉地区人们购买日用品所需的票证②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③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当时日常生活用品短缺④反映出当时经济非常发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标题是“TheChineseAre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4.有人说,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的胜利,更是亚非拉国家的胜利。中国赢得广大亚非拉国家的信任的关键在于中国坚持和平共处原则,同时以“求同存异”的真诚态度面对分歧。“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哪一重要场合提出的?A、1949年开国大典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5年亚非会议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15.“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这种认识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一时期?A.文艺复兴时期B.启蒙运动时期C.工业革命时期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6.斯塔夫里阿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