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虽然情节结构较为简单,但对学生却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阅读兴趣较浓厚,这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习过程中,对于“船上无意遇见穷困潦倒的于勒”这一情节设计的作用的理解,学生相互补充后,都统一了认识,理解较为到位。而对主题“揭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理解,经过问题“菲利普夫妇为什么不认亲弟弟?是什么因素在起决定作用?”的问题的点拨后,学生很快就抓住了关键“钱”,主题水到渠成就理解到位了。但是,对菲利普夫妇性格的分析、对主题的理解,学生的解读更丰富,更全面。学生认为菲利普夫妇是自私冷酷的,是无情的,也是善良的、宽容的、无奈的。他们之前允许于勒花去了他们很大一部分遗产,又为于勒出路,送他去美洲找机会。他们最后躲避于勒是因为他们贫穷怕了,“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菲利普夫妇的两个女儿甚至因为家里贫穷而嫁不出去。他们已经无力再承担于勒的生活。他们不再接受于勒,是被逼无奈,他们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由此,也可以看出课文揭示的社会底层小市民的无奈辛酸。从学生的解读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课文时动脑思考了,这是令我感到无比心慰的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一直是我教育教学工作的追求,我的追求终于有了成果,真心感谢这些可爱又令我自豪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