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领会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2、欣赏诗词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义。3、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4、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直接导入二、从诗歌的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三、诗歌赏析:1、第一联告诉了我们什么?哪个词语你想做重点处理?为什么?2、第二联“怀旧”诗人会怀些什么呢?补充好友资料,永贞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害,王伾、凌准、柳宗元等先后死于贬所。同是天涯沦落人。一朝分别,生死两茫茫。徒留思念,这种内心空空的感受在哪个词上体现出来?到乡翻似烂柯人说的正是物是人非的伤感悲凉。3、第三联的情感还是伤感吗?说说你的发现。补充白居易诗:“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既为刘禹锡的诗才惊叹,更为他的命运感到不平,说他是“命压人头不奈何”,眼看着满朝官职独蹉跎,可刘禹锡自己怎么看?4、补充刘禹锡的《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题用了“戏赠”二字,极言讽刺,寓意深刻:“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京城的大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尘土扑面而来,来来往往的人都说自己是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朝中这些新贵有什么可以得意傲视的,你们这些人还不都是在我被排挤出朝廷后新提拔的,这些看花人明是看花,实际是趋附权门,来来往往皆为利,但桃花能有几时兴呢?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十年,初回京师,能写下这样富有战斗性的篇章,是很可贵的话,那么更为可贵的是,他因写《戏赠看花诸君子》被贬十四年后,大河二年重回长安,再游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锋芒更胜当年:“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桃花兴盛一时但终又净尽,只剩满园菜花,而我被你们一再打压的刘禹锡今日又重回长安,这不正是蒸不烂,煮不熟,打不垮、压不扁的铜豌豆精神吗?难怪人称刘禹锡为诗豪,身处逆境难免伤感、失意,但终能暂凭杯酒长精神。虽是“暂”,终为“长”,希望永远在前方,就像那沉舟侧畔驶过的千帆,病树前头的万木争春。《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介绍背景:1、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2、怀古咏史诗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二、在这首诗里诗人对赤壁之战发表了怎样的感想?三、最后一句改为“国破家亡在今朝”如何?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四、朗读背诵。五、补充拓展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来罢了。《过零丁洋》一、导入司马迁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