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规范新生入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澳门路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报告案例陈述:按照江岸区教育局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工作的意见,严格按照教育局要求进行报名登记,根据户口在我辖区范围内报名人数领取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79张,7月1日下发《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很多家长来领取通知书时问道一个问题:你们学校招收的务工学生比较多吧?我当时回答家长道:“不要瞧不起农村孩子,这些孩子身上有着城市孩子没有的品质。”家长再次说道:“家长素质太差。”我听了家长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因为这些现象造成了校与校之间的差异,其实像我们这样学校的老师付出得更多,得到的回报微乎其微,为什么要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这次79张通知书已领67张,其中32名学生家长择校,占已领人数的47.8%,但是由于今年原则上不允许择校,再由于各所学校学位紧张,这32名家长中大部分家长还不知道能不能进到择校的学校,这给学校新生报名工作带来了不便,我们不知还有多少空学位留给我辖区内进城务工子女。再来看看我校近三年新生入学情况如下:年份对口辖区范围应入学人数实际入学人数实际入学占应入学人数比例2011年971414.4%2012年771215.6%2013年1091513.8%阶段学校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的工作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思想合力的重要性。所谓“均衡”,有多层次意义。通俗地解释——“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案例分析:我校近3年生源情况逐年呈下降趋势,我校周边属老城区,许多家长择校,学生流到外校较多。学生择校有诸多方面的原因。1、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辖区内经济条件较差和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都较低,高达70%的家长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工作,还有一部分孩子跟着老人生活。由此可见我校学生家长的整体文化程度偏低,素质较差,他们既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也没有多少时间来陪伴孩子,更谈不1上科学地管理自己的孩子。学生家长要为自己的生计寻找工作,维持自己基本的生活,又有多少心思放在孩子的教育管理上呢。生源较差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比如说我校调到较好学校去的老师就说到:在这里拼命地给学生补习,考试成绩还不如在那边学校轻轻松松地教学生,很明显,生源是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我校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2、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看到学校有这么多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素质整体不高,就想方设法地转到比较好的学校。比如说我校每年有很多学生选择到光华路小学、沈阳路小学等学校就读,今年按照政策原则上不允许择校,择校生及其家长需填写《择校入学自愿放弃“分配生”资格承诺书》,可是还是有一部分家长择校。3、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导致优质生源流失。在过去,人口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每家生4个以上孩子不嫌多。人口多了,对子女期望值不敢有过高要求。过去,找工作对文凭的要求不算高,如今,就业对学历的要求悄然上升。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过去反对过择校的人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子女择校。我真觉得在像我这样的学校当一名学籍主任难。教育局要解决进城务工女入学问题,校长要生源,老师要质量,接收了那些学生总遭到老师的埋怨,不接收这些学生又违反了教育局的规定。案例反思:我认为要切实抓好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教育局的政策要进一步落实到位,每所学校都有计财科下达的班额数,那么就不能随意扩班,这样也就回避了校际之间的隐形矛盾;其次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均衡还离不开教师的素质。学校建得再好,没有合格的教师,义务教育均衡就是空谈。1、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中,能否把社会各界、政府各部门以及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方力量有效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同心同德,共谋发展,至关重要。2、扎实推进优质人力资源共享工程、教师教学互助工程、教师全员培训工程。3、抓住“特殊群体”不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同时还必须做到强势群体与弱势、特殊群体学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