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一中2011届八月月考考试·文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共14页,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和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省份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读图完成1—2题。1.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相比,甲省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短、热量B.长、热量C.长、光照D.短、光照2.在该农作物收获季节乙地区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A.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B.台风肆虐C.寒潮频繁来袭D.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在下图的四地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读某半球中纬度某地区一月海陆等温线图,完成4题。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A.该地区为南半球B.甲地是高原,乙地是平原C.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D.甲地气温高于乙地图3为某海岛等高线图(单位:米),读图判断5~6题。5.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东半球、南半球B.降水西多东少C.径流季节变化大D.南北长约10千米图3160°01′160°02′45°01′45°02′40海洋160°01′160°02′45°01′45°02′160°01′160°02′45°01′45°02′40海洋10℃12℃14℃甲乙图66.该岛最高处的海拔可能是A.96米B.108米C.152米D.175米目前我国一般用污染系数(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来定量反映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下图为我国M城市多年污染系数和多年风向频率统计图,据图回答7---8题M市多年污染系数分布图M市多年风向频率图7据图判断,关于该城市的污染系数描述正确的是A.污染系数从正东向南北两个方向递减B.平均风速与污染系数成正比C.污染系数越大的方向风向频率必定越大D.污染系数西南偏西方向最小8为此该城市采取的可行措施是A.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西部B.关闭所有污染大气的企业C.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北部D.污染物改为夜间排放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此回答9题9、阳能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根据太阳年辐射量的大小,可将我国划分为四个太阳能资源带,如下图所示。这种分布特点反映了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Ⅰ资源丰富带6700MJ/(m2.a)Ⅱ资源较富带5400-6700MJ/(m2.a)Ⅲ资源一般带4200-5400MJ/(m2.a)Ⅳ资源贫乏带<4200MJ/(m2.a)①气候②地形③纬度④大气污染⑤日照时间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图2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10—11题。10.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11.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12.战国时期完备的二十四节气形成系统,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业生产的进步B.政局的稳定C.文化的繁荣D.科技的发展13.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A.《石氏星表》B.《氾胜之书》C.《农政全书》D.《九章算术》14.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而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其原因是①儒家思想体系与时具进不断丰富和完善②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③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