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由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是对应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人文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使学生乐关注身边数学信息,并且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二、教材分析:本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教学重点: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二)教学难点: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三、教学方法: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以活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为辅。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观看视频:澳大利亚青少年体重指数超标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会引起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同样我国青少年也同学存在这样的问题因这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学生认真观看,引起学生共吃鸣,引领学生进入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运用一些贴近生活的视频,让学生很容易的把自己置身于生活的情景中。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台州市中考体能测试中,体重指数的分值是10分.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2(米2),.偏瘦体型:BMI<18;正常体型:18≤BMI≤25;肥胖体型:BMI>25,先给出体重指数.让学生了解体重指数的一个概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通过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模型。通过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在主动学习、探-1-问题:(2)你的体重千克,身高米,BMI=,体型;(3)周老师体重千克,身高米,BMI=,体型;(4)爱美的周老师想让体重指数等于25,体重应减少多少千克?(5)追求完美的周老师想让体重指数小于20,体重应减少多少千克以上?学生独立计算自己的体重指数了解自己的体型情况,请同学帮忙,算老师的体重指数,问题体重指数算出来了还要减多少才能达标,形成一元一次方程这个是纯一元一次不等式,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会建模和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个忙学生很乐意帮的,这能够很促进师生互动.为了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的不等式对应关系,为了让学生能单独列一元一次等式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利用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除了还可以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并且是何以对应,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三、新知应用(一)知识拓展、深化提高例题分析:去年某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与全年天数(365天)之比达到60%,如果今年(365天)这样的比值要超过70%,那么今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应比去年至少增加几天?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探究得出问题的结果。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2-(二)能力迁移、妙用知识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仅为1100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不足800立方米.国家号召全民节约用水、植树蓄水,每年增加淡水资源量300亿立方米,则至少经过多少年后,人均占有量不低于900立方米?(提示:今后很多年,中国人口数维持14亿)通过以上的交流,说一说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师生互动,形成知识性的总结。)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共同交流。归纳得出:审题、设未知数、找不等关系、列不等式、解不等式、结合实际得出结论、答。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让学生重温节水环保意识向学生渗透类比的思想。四、小结(由学生自己回忆总结并交流收获和体会)你对本节课内容有哪些认识与收获?学生共同归纳。通过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内化、系统化。五、布置作业1.课时作业本2.珍惜生命、关爱地球,从我做起,请你写一份倡议书……3课后巩固练习把本节课高度提升,让学生体人文关怀,珍惜生命,关爱地球,从我做起-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说明临海市杜桥中学周奎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有相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