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教学设计电磁铁湖北省襄樊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丽娟湖北省教学研究室许晓林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重点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理念。教学活动形式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激励学生亲自动手做电磁铁,从实验事实出发探索电磁铁的“性能”、即影响电磁铁磁铁强弱的因素,通过总结电磁铁的优越性,进一步引发学生创造性地预言电磁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2.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3.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电磁铁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2.在评估的过程中,体验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2.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1.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2.电磁铁的优越性与应用实例。1.如何引导学生对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做出科学猜想。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电磁铁磁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3.如何引导学生将电磁铁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让学生感知学以致用,即物理知识来源于生1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实验演示:“猫捉老鼠”。问:谁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实物展示台上拆开看:老鼠里有一块磁铁;猫的嘴里拿出一个装置:“铁块+线圈”。问:这是磁铁吗?怎样验证?不能吸引呀?有磁性了,大家说它应该叫做……?引出“电磁铁”课题。【板书】电磁铁『课件展示』电磁铁的定义;匝数;及电磁铁在电路中的符号。【板书】一、电磁铁的定义:通电螺线管和它里面的铁心就构成了一个电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用铁钉”或“小磁针”。“通电”。“电磁铁”。设疑激趣。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及时引出“通电”才有磁性的电磁铁课题。『课件展示』电磁起重机,并与教师手中的电磁铁进行对比。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的呢?【板书】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引导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猜想,并表述猜想的理由。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归纳:电流、匝数、铁芯。提醒学生:有这么多变量都可能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提示问题:【板书】你用什么办法测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提出受器材的限制,先来探究电流和匝数这两个变量对电磁铁磁性的影响。将学生按座位分为A、B两个大组,分别分配任务:进行探究实验。观看课件。“磁性强弱不同”。学生略加思索后做出合理的猜想:“电压、电流、电阻、线圈匝数、铁芯粗细、材料等”。“控制变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作出科学的猜想。2引导学生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并提出设计要求。『课件展示』:一、设计要求:1.简述实验步骤2.写出所需实验器材3.画出实验电路图二、请各个小组在制订计划时着重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A组:1.如何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的大小?2.如何测量电磁铁线圈中电流的大小?B组:1.如何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2.当线圈匝数改变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也会发生变化,如何控制线圈中的电流不变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对学生实验方案进行优化。【板书】观看课件。思考并讨论。各小组讨论并制订计划。各小组找到合理的设计方案,画出电路图。学生拿探究指导卡上台展示。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电磁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设计实验的同时,让学生明确目标,适当地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让任务驱动,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教师对学生的不规范的操作及时进行矫正,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在学生协作实验过程中充分体现团队精神。3指导学生按设计方案的需求,领取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发现器材中缺少电磁铁,并提出以小组为单位,按探究目的绕制一个电磁铁,时间为3分钟。『课件展示』:电磁铁的绕制方法(慢放)。提示学生对制作的电磁铁的性能进行测试后方可连入电路。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积极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