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回头考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1.我国古代“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2.周武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代,最恰当的评价是A.都是片面的B.都是相对进步的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D.有利于封建统治3.下面四幅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最准确的?ABCD4.清代诗人曹润堂诗:“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5.孙中山在1924年的演讲中指出“现在研究社会问题的人,也没有一个不是崇拜马克思做社会主义中的圣人。”孙中山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提出了A.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B.节制资本C.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D.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6.“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B.烟草传人中国后的盛况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7.“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于华东……巩固首都……”,下列抗日战争中的会战能够体现上述作战方针的是①淞沪会战②徐州会战③太原会战④枣宜会战·1·皇权年代皇权年代皇权年代皇权年代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8.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辛亥革命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开始资产阶级化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C.只是形式上的革命,但没有完全推翻封建秩序D.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9.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C.袁世凯复辟帝制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10.1950年4月13日,周恩来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说:“我党中央从来没有直接向中央人民政府下过命令。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法律命令都是党的创意,许多重要的文告都是先由党拟定初稿(不经过党的准备、考虑,是没有的),然后经过政协全国委员会或政务院讨论通过。”以上材料说明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国家政权②建国初期,中共在处理党政关系问题上比较慎重③建国初期已经出现以党代政现象④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11.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12.《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一大片”13.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曾经给予这样的评价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位记者说会议时间及地点应该是A.1955年万隆B.1950年莫斯科C.1954年日内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