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辅导三年级孩子学习语文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候,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训练一、要引导学生充分的读课文。正确流利,绘声绘色。课堂四十分钟内老师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读到。所以家长每天要检查孩子读书情况,要达到熟能成诵的程度。要在读中积累词汇,丰富语言。也可口头指导学生造句。找近义词反义词来理解。二、还要给学生听写,要求掌握的词语必须要听写,达到准确无误。目前写字是每一个学生学生面临最大困难,每次测验写字的丢分率都极高,特别是学困生,比如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下的同学,一定要加强听写。为今后的运用上做好词语上的储备。三、关于句子的训练:1、词语连起来成为句子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子训练显得尤为只能重要。句子训练首先要帮助学生说完整句子。好多学生这方面显得欠缺,导致表述不明白,考试的时候造成无谓的丢分。我们家长和老师在生活中引导孩子把话说明白,讲清楚。说清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否则孩子讲出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会有很多病句。2、在句子训练中渗透简单的逻辑关系。关联词语能使我们把说话的内容表达得更清楚、更有逻辑性,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例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如果......就......因此关联词语的运用在考试中会经常出现这方面的内容。3、句子段落训练第三点要求就是指导学生写句子时要写生动优美的语句。有的学生写红叶:山上的叶子都红了,红彤彤的可好看了。有的同学写道:秋天到了,山上的红叶火红一片,大山像披上了一件红色的斗篷。有的同学写道:山上的叶子都红了,红彤彤的一片,像着了火一样。我走在红色的树林里,就像畅游在红色的海洋。很显然,后两名同学写的句子更生动,更优美,想象力更丰富。有的学生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就需要我们共同的指导。指导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运用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实际上就是指导学生作文、日记。三年级是过渡期,字迹端正工整,会正确使用标点,要写得清楚明白,围绕一个内容写一个人的一件事,一种景物,不要写几件事哪一件也表述不清。写事作文要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就像陶罐和铁罐中的描写。学生的作文能力成长要慢慢抓。但必须要抓,坚持抓。听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表作扬他的进步,指导他的问题。给他鼓劲。生活中随机进行口头作文、片断训练。看见景物说景物,看见事件说事件。4、在生活中学语文。背诗、练练字、讲讲故事,观光一些人文遗产。要观菊去,我们和孩子一同查查相关的知识。去采摘时要点缀些农时谚语。到郊外野炊别忘渗透些求生的技巧。四、共同配合抓好孩子学习有的父母见到孩子学习松懈.成绩一时不够理想,便十分焦急.有的时常抱怨、斥责,甚至懒得去管。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殊不知,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有一个过程的.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事实上并不可能.因而,必须炼而求成或炼铁成钢,方可奏效。三年级学生是跳跃的年龄,也是可塑性最高峰阶段。那么,我们就要分析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家长应当从哪里入手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呢?首要就是抓好作业.要规定孩子放学后必须做完作业,必须检查。口头作业、复习、预习作业也绝不容草率.而孩子们往往比较厌倦作业、应付。原因有:写作业的目的不明确;贪玩、懒惰、怕吃苦;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了学习习惯。1、能力差异在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智力是有差异的,他们领会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也有差异。同样的作业量,有的学生要比别的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完成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如果没有人来帮助督促,时间一长,这些学生就容易丧失信心,害怕做作业。语言智能、计算智能、数字记忆、文字形象记忆……2、学习目的不明确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自实行双休日以来,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更多了,如果家长只顾工作,不正确引导孩子,就容易使孩子迷上看电视等,把什么事都忘在了脑后。如有的孩子为了多玩一些时间,几天的作业花半个小时就给解决了。也有孩子,先玩个痛快,等到第二天要上学了,实在没办法,才匆匆做作业。这样的作业,它的质量可想而知,不是字迹潦草,就是错处很多。因此,家长在孩子的假期中,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