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邶风·静女》教学设计VIP免费

《邶风·静女》教学设计_第1页
1/3
《邶风·静女》教学设计_第2页
2/3
《邶风·静女》教学设计_第3页
3/3
《邶风·静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2)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二)能力目标1)通过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意,能够把握诗歌中表达的情感。2)通过诗歌的理解,能够分析人物形象。(三)情感态度目标通过《静女》的学习,感受诗歌中表达的纯真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静女》蕴含的感情,所表达的爱情共性。《静女》的朗读技巧。(二)教学难点:《诗经》的艺术特色。《静女》人物艺术形象的把握。授课方法1)朗读法2)讲授法3)提问法4)分析法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导入新课,介绍《诗经》。二、讲解《诗经》(一)《诗经》名称的由来《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二)《诗经》的作者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第二课时一、课文导入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史上永恒的母题。我们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子衿》)。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邶风•静女》(板书)二、朗读课文,纠正读音。请一位学生朗读全文,注意以下字词读音。姝(shū)俟(sì)见(xiàn)踟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三、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四、录音范读五、全班再齐读一次,用3~5分钟背诵全诗。六、具体讲解(采用提问教法):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板书:见面前,约会的场景)1、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城墙上的角楼)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爱,通“薆”,扬雄《方言》:“薆,谓薆蔽也。”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顶真:前一句的结尾词语紧接着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词语的那种首尾相“顶”的格式,又叫“连珠”、“蝉联”。表达作用:结构严密、上下衔接、语势贯通,音律优美(板书)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顶真)。这一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1、“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板书:“彤管”“荑”的双关作用,总结:1、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2、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3、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七、小结八、布置作业背诵全文完成课后练习附板书设计:介绍约会地点:城墙上的角楼回忆甜蜜时光:爱情信物彤管茅草双关表达纯真爱恋:爱屋及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邶风·静女》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