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案2[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理解“壮士、热血沸腾、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的意思。2.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能在提示下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背诵课文的第二小节。3.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壮士、热血沸腾、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教学时间]1.5-2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激情1.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3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2.板书课题3.“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4.从题目看,用成语汇报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五壮士形象。5.指导朗读课题说明:从题眼“壮士”入手,紧扣文章中心,使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初步体会。二、理清脉络1.很好,读出了五壮士勇敢无畏的气魄。现在看一看,这篇文章从层次安排上,是不是围绕了五壮士勇敢豪壮写的。现在看提纲(老师指黑板上的提纲)从文章层次的安排上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媒体出示:(提纲: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提示: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结果怎样?)3.学生自由练说后,交流4.教师归纳:1941年秋,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将敌人引到狼牙山山顶,英勇作战,痛歼敌人,最后英勇跳崖的事。说明:有坡度的训练概括课文主要,从提纲入手,提示中其实包含着记叙文的六要素,既为学生概括主要内容降低难度,同时又教会学生概括的方法。5.这五部分中哪几部分直接写的是五壮士?(二到五部分)6.体会第一部分的作用。说明:既要教学生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也要教会学生为什么这么说。介绍情况的开头,干嘛要写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把日寇的猖狂劲儿写出来呢?写这些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勇敢不怕死,面临这么多的敌人一点儿也不害怕。体会第一部分的作用,就在于此。三、学习第二部分1.指名读第二部分,注意五位战士的表现是否相同。2.重点学习五位战士的不同表现。3.表现不同什么相同?(对敌人的仇恨,愤怒)4.指导朗读说明:抓住班长马宝玉的神态,副班长葛振林的心情,战士宋学义的动作,胡德林和胡福才表情和动作,学习作者在描写人物时的多角度写法,体会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同仇敌忾的情绪,同时也为背诵做铺垫。5.出示填空学生试背五位战士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说明:背不出的可以看书有感情的朗读四、学习第二部分1.自读第二部分,划出描写五壮士的句子,反复读。比较与第二部分写法一样吗?2.抓住“走”,“紧跟”体会五位战士的英勇、豪壮。3.男、女生比赛朗读。说明:勇敢,豪壮的战士在生与死的面前,选择哪一条路?班长丝毫不犹豫,这是一种不怕死的精神。四位战士与班长心意相通,热血沸腾,紧随其后。班长的语言就一个字,写五壮士的行动的词就一个“紧跟”。虽然描写得很少,一个字一个词,把五壮士那种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写出来了。朗读重点指导“走”,“紧跟”。五、自学讨论,理解课文:(一)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1:五壮士顶峰歼敌的场面),可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也可以谈谈你看了录像有什么感受?(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顶峰歼敌)(二)课文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四、五两部分。(出示自学提示,女同学读:自学课文四、五两部分: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在自学的过程中,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