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推动xx县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打造特色城市品牌,根据县政协20XX年度工作安排,5月18日,组成由主席、书记、副主席、副书记带队、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共同参与的40余人文化产业调研组,专题就我县文化产业情况,深入到中华第一龙出土地、御井、明清四街、龙陶有限公司、市文化艺术中心、五星瑕丘、县文物所、档案馆等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走访座谈、听取汇报,广泛吸纳各方意见。5月22日至25日,调研组又赴省内的鲁山、xx县、淮阳、民权、睢阳、开封、长垣“七县区”进行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现状和机遇1、优势。xx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三皇五帝中舜帝生于濮阳,颛顼、帝喾均建都于此,素有帝舜故里、“颛顼遗都”、和“帝丘”之称,是中华张姓起源地。“中华第一龙”的发现,被誉为“中华龙乡”、“中华帝都”、“华夏龙都”。夏王朝时期为所属的昆吾国。春秋时期,卫国在此建都389年,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桑间濮上,卫郑新生”实际上是濮阳古代精神文明的象征。孔子周游列国14年,其中10年时间在濮阳。自秦代设县、建县的历史已有2252年。历史上,昆吾之战、城濮之战、澶渊之盟等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文化历史名人更是灿若群星,如政治家、军事家吴起,儒商子贡,改革家商鞅,政治家吕不韦,外交家张仪等。近现代,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在濮阳。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不胜枚举。民间艺术如戏曲、杂技、治陶等享誉中外。应该说,我县的上古底蕴,春秋遗风,明清艺术,六千年文明史犹如上下贯通的血脉触手可及。目前我县共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11处,市级11处,县级45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11项、市级31项、县级93项。xx县被授予“河南十大文化强县”荣誉称号。纵观xx县,历史文化博大厚重,一脉相承,每一个时期第1页共9页都有代表性的历史遗存,且有史可考,有物可证,有城可观,有事可说,有戏可唱,形成了xx县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文化资源优势,认真贯彻关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积极探索,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全县共有专业剧团3个,民营剧团14个,文化企业10家,ktv厅3家,网吧72家,印刷、打字复印26家,音像图书销售57家,影剧院、数字影城2家,旅行社3家。文化产业年产值1.2亿元以上。独具特色的“龙文化、姓氏文化、上古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产业有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龙文化氛围日趋浓厚。1987年在县城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蚌壳龙形图案,被称为“中华第一龙”,xx县也因而被誉为“中华龙乡”,县委、县政府以“中华第一龙”为金字招牌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建设了景点中华龙碑。一些关注龙乡建设、龙文化发展的仁人志士,业已注册成立了濮阳龙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在今年我市举办的“二月二·龙文化节”活动中,被授予:“华夏龙都、中华帝都”,诸多海内外专家学者汇聚龙乡濮阳,再次烘托出了浓厚的龙乡气息。上古文化开发初具规模。伏羲的阴阳文化,皇帝的政体文化,颛顼的星象文化,帝舜的孝道文化构成了上古文化的框架。从上古时期至今,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渊源,素有秦汉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上古看澶渊之美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惜投入巨资,建成了气势恢弘的帝舜宫,又对帝舜故里——瑕丘进行了修缮。姓氏文化研究更为广泛。从伏羲到尧舜禹,这些人文始祖大都频繁活动在濮阳地区,留下了人文精神财富——姓氏祖根地。挥公大殿和帝舜宫的建设落成更为全球张姓宗亲和帝舜后裔提供了寻根谒祖的去处。2005年、2006年,“世张”、“世舜”两次国际大会相继在我县召开,之后,张、舜两家每年都举行自己的庆典活动。今年5月份,柳氏文化研讨会的召开,确立了濮阳与“合圣”柳下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濮阳是柳氏得姓始祖柳庄的故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