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庆人琴俱亡第二课时1、用简洁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1)、两人同时得病,子敬先亡。•(2)、子猷奔丧,睹物思人伤心过度,不久去世。一、品读探究2、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2)自知自己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九泉之下见面。(3)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1)弟弟“病笃”,死去是意料之中的事。3、子猷以自己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方式悼念了弟弟子敬,独特在哪?•独特在: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4、子猷后来为何又恸绝良久,是什么触动了他的哀思?这又说明了什么?睹物思人,触景伤怀。手足情深5、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既写出实际情况,又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6、《人琴俱亡》这篇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明确: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猜测他已死,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了,悲痛喷薄而出,所以“恸绝良久”。故前后并不矛盾。7、本文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其意思是———————————•人琴俱亡•形容睹物思人,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板书概括:人亡了不悲子敬都不哭子猷人亡琴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独特的悼念方式深厚的兄弟情谊总结全文:1.选材典型、新颖。2.以典型的生活细节刻画人物。3.语言简洁。通过王子猷对王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反映了兄弟间深厚的情谊。(手足之情)文章中心:写作启示:(从选材、刻画人物、语言角度谈。)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思考讨论:这首诗中所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写出1-2个有关手足之情的诗句或谚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千金难买兄弟情。课后作业:我们经常说“同学如姊妹如兄弟”,那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这种手足之情呢?联系自己平时和同学之间相处的实际好好反省,谈谈你的一些想法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