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模式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教师专业水平的体现。本次培训有幸聆听了姜树华校长的《鞋匠的儿子》一课,姜老师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技艺,出色的能力,以及俯下身来贴近学生的风格,为我们一展名师风采。尤其是姜老师娴熟运用“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创出新路,值得我们反复学习、借鉴和思考。“活动单导学”是让学生依据“活动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有价值的问题引领之下小组合作,碰撞思维;然后进行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在取舍、选择甄别、评价的过程中感悟体验,生成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姜老师《鞋匠的儿子》一课是怎样在这种理念指引之下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首先,活动设计要匠心独运。利用活动单导学,就要摒弃传统的繁琐分析,为语文教学早日走出高耗低效的迷阵探索一条新路。因此活动单的设计不但需要教师更充分全面地把握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还需要教师具有更多的教学智慧姜老师在《鞋匠的儿子》一课的活动单中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板块:活动一:品读人物1、体会林肯是个怎样的人,在书旁写上恰当的词语。2、组内交流。①交流感受,将相关词语写在白板上。②组内选定一个研读词语(用波浪线标出),再结合演说内容品品,读读。③确定展示方式(如:谈感受、多形式朗读等),准备展示。3、各组展示。活动二:体验角色1、组内推选林肯、参议员角色。2、尝试演说,组内点评(注意演说的语气、神情、手势......)3、全班展示。活动三:了解功绩1、浏览第六自然段,结合课外资料,品读林肯的两句演说词。2、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读好两句演说词。姜老师活动单设计目标明确,直指人物形象,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精选贴近学生实际,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开放性;活动多样,有自主阅读写批注、多形式朗读谈感受、角色扮演、尝试演说等多种活动;语言规范,学生一看就懂。尤其是三个活动环节,层层递进,把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而可操作的、螺旋上升的子目标,引领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进文本,走入人物内心,让作品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中逐层打开,教学任务水到渠成。其次,问题引领要抓住核心。活动单导学”中的问题是引领学生建构知识、方法和思想的关键要素。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导学、导思的成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姜老师在本课导学中紧紧抓住“林肯是个怎样的人”这一核心问题,组织学习,开展活动,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中,依次走进“晤、焐、悟”的三重“活动单导学”语文学习境界。活动一,通过自读,写注,朗读,交流,使学生与林肯不期而遇,初步感知林肯是个怎样的人;活动二,通过角色扮演,尝试演说,组内评点,全班交流,让学生在“文火慢煨”的过程中反复品味林肯是个怎样的人;活动三,通过课外拓展,深入品读,反复感受,达到明悟。第三,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激情飞扬“活动”是“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的灵魂。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活动促发展”,在活动中促进知识的生成,能力的发展,情感的提升。这堂课姜校长完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充分的个性阅读的空间和时间,在学生有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思考的基础上再合作探究,没有用教师的单调讲解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思考。学生在第一个板块组内交流时,从展示词语入手谈感受,以及多种形式的阅读展示,让学生有了广阔的思维天地。人物“不卑不亢、宽容大度、善于表达”等鲜明特点,在学生的脑海形成立体的形象。学生在交流中质疑,在质疑中碰撞,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理解、感悟都诠释到极致,感情喷涌而出,朗读声情并茂,也为活动二、活动三作了良好的铺垫。在第二个活动板块中,姜老师让学生从新的高度认识林肯。先让学生自主揣摩角色特点,不仅如此,还让全体学生为“推荐展示组”提建议,将自己的想法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在这儿既节省了展示时间,又在不露痕迹的指导下,激发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研读中去,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真正体现了主体作用。在模拟情景表演时,学生个个都投入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