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中数学背景知识63-三角函数表素材-人教新课标版VIP免费

初中数学背景知识63-三角函数表素材-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1/1
三角函数表三角函数表包括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函数表。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85-165﹞在他的《天文集》中包括了从0°到90°的每隔半度的弦表,其作用相当于从0°到90°的每隔半度的弦表,其作用相当于从0°到90°的每隔﹝1/4﹞°的正弦函数表;印度阿利耶毗陀﹝476-550﹞制作了一个正弦表,是按巴比伦和希腊人的习惯而定的。他把圆周分成360°,每度分成60份,整个圆周为21600份,然后据2πr=216000,得出r=3438﹝近似值﹞,然后用勾股定理先算出30°、45°、90°的正弦之后,再用半角公式算出较小角的正弦值,从而获得每隔3°45'的正弦长表;公元920年左右,阿尔‧巴坦尼﹝850-929﹞造出自0°到90°相隔1°的余切表;阿布尔‧威发﹝940-998,今伊朗东北部人﹞计算了每隔10'的正弦表和正切表。14世纪中叶,中亚细亚的兀鲁伯﹝1393-1449﹞,原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他组织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和数学用表的计算。他的正弦表精确到小数9位。他还制造了30°到45°之间相隔为1',45°到90°的相隔为5'的正切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6世纪﹞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提倡地动学说,他的学生利提克斯﹝1514-1576﹞见到当时天文观测日益精密,认为推算更精确的三角函数值表刻不容缓。于是他定圆的半径为1015,以制作每隔10"的正弦、正切及正割值表。当时还没有对数,更没有计算器。全靠笔算,任务十分繁重。利提克斯和他的助手们以坚毅不拔的意志,勤奋工作达12年之久,遗憾的是,他生前没能完成这项工作,直到1596年,才由他的学生鄂图﹝1550-1605﹞完成并公布于世,1613年海得堡的彼提克斯﹝1561-1613﹞又不辞劳苦地修订了利提克斯的三角函数表,重新再版。后来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现了对数,这就大大地简化了三角计算,为进一步造出更精确的三角函数表创造了条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初中数学背景知识63-三角函数表素材-人教新课标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