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2.学会通过重点句段的理解来体会文章蕴含的深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老师:准备课件学生:查阅毛主席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毛主席在花山》(板书课题),讲的就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花山,走进他的生活小事。(出示课件)《28*毛主席在花山》。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出示课件)1.你认识理解了哪些生字、新词?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大家汇报字、词学习情况。(1).读准生字的音(2).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夜以继日诚恳为难陆续旮旯端详局面操劳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理解课文。1.安排:时间10分钟,四人一组讨论。教师要巡视教室,发现个别问题,予以疏解。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出示课件)2(1).整体感知课文A.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毛主席在花山时不因为自己的工作而影响乡亲们的正常生活,叫警卫员将集中到村里另外一台碾子上碾米的乡亲们请回到自己屋外的碾子上碾米。第二件事是毛主席将一直舍不得喝的茶叶拿出来,让警卫员沏茶水给碾米的乡亲们喝。第三件事是毛主席利用工作间隙,帮助乡亲们推碾子碾米。B.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毛主席时刻关心人民生活,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的伟大精神和作风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毛主席对人民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充分地认识到毛主席为了人民而辛勤工作的伟大情怀。正因为毛主席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人民群众,所以他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所以他所领导的革命才能够成功,才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C.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受到了很深的教育,那就是:关心人民,关心他人,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赢得他人的拥护。(2).你画了哪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出示课件)A.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a.有感情朗读句子。b.理解毛主席的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从正面表明了他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反映了他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二是进一步从反面来说,说明如果照警卫员那样的做法,会产生的一些不良后果。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感到毛主席时时处处都在注意观察和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时时处处都在关心和爱护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了伟大领袖体察民情,关心、爱护人民群众的崇高精神。c.我们不由地说:“您真是一位()的主席啊!”d.以此类推,进行余下环节的教学。3B.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毛主席精辟地阐明了人民群众与革命军队之间的鱼水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人民支持着革命,革命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革命就不会成功。而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就要关心、爱护人民群众,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同时,也表现出伟大领袖毛主席从来都将自己看作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从不需要特殊照顾的伟大风范和高尚的人格力量。)C.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这句话意味深长。毛主席当时在花山,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老人说的这句话,说明他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这位老人可能在哪儿见过毛主席一面,或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