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学困生的故事合肥市第45中工业区分校张祖芬这学期,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学困生。据班主任介绍,该学生的学习和习惯都存在严重问题;班上同学也对这位同学很有意见,都不想与他交往。接触了一段时间,我便发现了他存在以下问题:课堂上坐不住,喜欢东张西望和讲笑话;为人十分懒惰,上课不记笔记,不做作业;爱讲谎话,而且十分自然,脸不红心不跳;不思进取,以混日子为荣。当然,也发现了他感兴趣的地方:喜欢上网聊天和爱听趣闻逸事。针对这一问题,我决定主动出击。机会太容易来了,因为他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我把他“请”到了办公室。我心平气和地问:“知道今天找你的原因妈?”他歪歪斜斜站着,头扭到一边,不以为然地说:“违反了课堂纪律。”我看到这个样子,生气地说:“你看你是什么样的态度?站没有个站样?今天必须把问题给我讲清楚,否则把家长给我请来。”听到这些话,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态度马上变了,讨好地对我说:“老师,不请家长嘛,我知道错了。”我心情好了一点,但语气没变:“为什么不能请家长呢?”他脸色一变,恐惧地说:“爸爸知道了的话,会痛打我一顿。”我马上说:“你还知道害怕二字呀,那你说怎么办呢?”他像很有经验的样子,马上想到了办法:“我写保证书吧。”我想,他的保证书也许写了很多了,这个办法早就不管用了。我又想,毕竟是第一次,还是留些退路吧。于是,我“通情达理”地说:“今天是第一次,还是给你一次机会吧,就按你说的写保证书。不过,保证书要认真写,要有自己的反省内容和违反了的处理办法,字数应在200字以上。”听到这里,他爽快地答应了,立即写了保证书。十分钟左右,他就“大功告成”了。我拿来一看,发现字迹潦草、错别字成堆。我耐心地给他指出问题,并要求重写。这一次,他明显表现出来不高兴,但还是不情愿地按要求完成了。我快速地看了一遍,严肃地说道:“这是你自己做出的选择,你应该为你的承诺负责。下面,请你将写的内容背一遍。”看来,他是没有想到还有这样一关,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回忆起来了,在我的提醒之下终于将保证书上的内容讲完。他以为完了,准备离开了。“等一下,”我叫住了他,“看来,你的记忆力需要提高。我帮你强化一下,你要好好记住。”他只好停下来,等我把话说完。“你保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不违反课堂纪录,否则任由老师处置。你真的能做到吗?”我盯着他说。他脸有些红,保持沉默。我不等他回答,接着说:“希望你能一天比一天有进步,老师相信你能做到,今天就到这里,你去吧。”他立即变得轻松了许多,微笑着对我说:“谢谢老师。”然后,迅速离开了。我想,这次教育也许不会起到多大的效果,因为我还远远没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也许,这次接触只能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而后面的路还很长。自从写了保证书后,他还是发生了些好的变化:见到老师马上微笑着问好,态度也比较老实;课堂上爱提问题了,虽然有时问题有些不沾边;老师讲的一些重点也开始记笔记了,虽然字迹仍然潦草。我暗地里想:这样的好苗头一定不会持久,他的老毛病还是会犯的。但是,我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予以充分肯定,而且在全班表扬。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一切还比较正常。但好景不长,我就得到了一些关于他的坏信息:有同学反映他是“当面一套背面一套”,老师不在场时还是老样子;有同学说他积极发言和记笔记是为了骗取老师的好感,以免被老师抓住辫子;有同学说他还到处炫耀自己已经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为了印证这些说法,我开始特别留意他上课的表现。当我写黑板的时候,有几次故意突然回头看了一下他。有时看见他向其他同学做鬼脸;有时看见他在搞小东西;有时看见他望着窗外发神;有时看见他故意去惹别人。看来,他的变化是表面上的,而内心是没有接受的。我决定找机会同他好好聊一下。吃中午饭的时候,我遇见了他。“今天中午的饭菜怎么样?”我主动微笑着同他打招呼。他诧异了一下,马上皱着眉头回答:“太难吃了。”“现在有事吗?天气这么好,去散步怎样?”我向他发出了邀请。他看了我一下,眼睛转了几下,像是在思考,还是同意了。也许是第一次与老师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