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目录第二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退出目录目标导航1.正确认识单句和复句。2.正确把握复句内部结构,掌握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3.理解并掌握常见关联词的使用方法。退出目录问题导学1.引子“说‘长’道‘短’”告诉了我们什么?提示: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使用了几个比较短的句子,是把可以出现在一个长句中的很长的定语拆成几个短句,也就是采用了复句的形式。这样就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描写了“我”见到祥林嫂时视线的运动变化。“我”的视线集中在几个焦点上,反映了“我”心中的震惊,也突出了祥林嫂在封建礼教迫害下悲惨的生活境况,增强了表达效果。退出目录2.从“复杂句子的‘装配图’”这个课堂活动中,我们掌握了哪些知识?提示:①复句是指两个以上分句组合而成的复杂的句子。不同的复句有不同的层次结构和不同的组合关系。②划分层次,确定关系。分析复句要掌握三个步骤。第一步要总览全句,确定组成该复句的分句数目,了解全句的结构特点。第二步要找出表示各种关系的关联词,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及关联词,确定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如果分句间隐去了关联词,可以试着补出来。第三步要在全面理解全句的基础上,确定第一个层次和关系;然后对切分出来的两部分继续切分,一直切分到分句为止。退出目录③添加关联词,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要注意“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这个例子:如果加入的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因此”“由于”等,分句之间的关系不发生改变。如果加上“如果(只要)……就……”“虽然……但是……”“只有……才……”等关联词,分句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改变,但是句子仍然成立。可是如果加上“即使……也……”“不论……都……”“不但……而且……”等关联词,句子就不能成立了,因为这两个分句之间不大可能有这种关联词表示的意义关系。退出目录3.联合关系的复句主要包括哪些?请举例说明。提示:(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件事情,或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例: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2)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例: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退出目录例:这种桥不但形态优美,而且结构坚固。(4)连贯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地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例: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5)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例: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退出目录4.主从关系的复句主要包括哪些?请举例说明。提示:(1)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推论因果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个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例: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2)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退出目录例: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3)转折复句——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个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例:他年纪小,但胆量可不小啊。(4)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退出目录例: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5)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所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例: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6)让步复句——介于转折和假设之间的一种复句,正句不顺着偏句的意思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