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浅显古文的能力2、朗读全文,疏通文意,增强文言文语感3、理解故事含义,了解“事在人为”的道理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二、明确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1、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译读(留、删、补、换、调、变)3、品读(读懂文本,读出语气)4、说读(读出自己,思考感悟)(一)诵读:活动一:诵读课文1、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写出下面字的注音:蜀()鄙()语()恃()钵()犹()焉()哉()2、全班齐读,反馈识字情况,并且注意划分句类停顿,要求读出节奏,读后评一评。示例:(1)吾/一瓶一钵/足矣。(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二)译读活动二:译句接龙1、指导全班学生对照注释释义读2、四人一小组推选一位代表翻译,译后稍停顿,其他同学随时纠正、补充。译句方法:(1)、基本方法: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具体方法:留(保留)、删(删除)、补(增补)、换(替换)、调(调整)、变(变通);补充翻译以下注释:1、之()2、欲()3、之()4、子()5、而()6、吾()7、足()8、而()9、自()10、以()11、去()12、至()13、而()14、之()15、如()16、不如()17、之()(三)品读活动三:走进心灵本文有四句对话,请同学们在四句对话中的每个“曰”字前,加一个表情态的词,并读读“曰”的内容。(写出读的语气)1、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2、富者()曰:“子何恃而往?”3、(贫者)()曰:“吾一瓶一钵足矣。”4、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四)说读活动四:探究主旨1、蜀鄙的两个和尚客观条件有何不同?2、这二僧针对什么问题展开讨论?分别有怎样的看法?(勾出文中语句)3、这件事结果如何?由此可见此二僧分别是怎样的人?4、作者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文中那句话点明?价值探讨1、富僧没有去南海,他是没有立志?如果也有志,那么为什么没有到达目的地呢?2、立志和行动,哪一个更为重要?3、你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活动五:思想碰撞请同学们用“xxx,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文中的贫者、富者或作者说一两句感悟的话。三、本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当堂训练(一)词类活用: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下:)2、贫者语于富者曰(语:)(二)一词多义:1、之:蜀之鄙有二僧()吾欲之南海()西蜀之去南海()2、而:子何恃而往()欲买舟而下()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其:其一贫()其实味不同()(三)古今异义:1、蜀之鄙有二僧(鄙:古义:今义:指品质恶劣,粗俗,低下)2、越明年(越:古义:今义:指越过)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古义:今义:指照顾)4、西蜀之去南海(去:古义:今义:指往)(四)文言句式:1、倒装句:何如()子何恃而往()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2、省略句:以告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