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它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寓教于乐,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开学初分析教材,我利用powerpoint这个软件制作知识树,改变了以往那种手写条纹缕析式的分析,并与同仁交流,更加明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教材之间的前后联系以及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在备课时先熟悉钻研教材,上网查阅与教学有关的教辅资料并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六年级语文上册《老人与海》这课时,就参考利用了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学文用投影,朗读用录音,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件,让学生体会老人与海的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努力。1、有效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充分刺激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传递信息,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好奇心强,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课件,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我制作了幻灯片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知道了曹冲称象的步骤并且明白了其中的科学道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首先,从学生最喜爱的雪景动画引人新课:大雪纷飞后的雪地上,一片白茫茫,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伴着优雅的音乐走来了,身后留下一串串形状各异的小脚印。学生立即就被这美丽的雪景、活泼的动物形象和动听的音乐所吸引,激发起了学习课文的欲望。接着,让学生来说一说看到的雪景和动物,带着感情读一读课文中描述的语句。然后,再随课文的学习相机演示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等实物图与小动物脚印图进行对照,通过对比自悟文意。这是本课的重点,再一次利用多媒体电脑形象、生动、具体的特点吸引了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自我领悟。使课文中的文字立刻在他们的脑海中“活”起来了,成为自己脱口能说的语言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语文知识,并同时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在课堂上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了文本情境。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课件中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例如学习古诗《春晓》一课,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雨、有花、有小鸟等等。运用多媒体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展示,有闻、有感,有花、有鸟,有风、有雨,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情景交融、声色并茂的春天特有的景致,让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它通过“声”传递师生心灵深处的语言,通过“形”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