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审美自律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当时王羲之邀请了41位名士,作诗37首,有人提议将诗汇编成集《兰亭集》,众人又推王羲之为诗集写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冯本褚本定武本虞本思考与交思考与交流:如果将文中的“之”在作品中的位置进行互换,你认为会影响整篇布局与审美和谐吗?看看“之”字的位置交换后的效果,说说你的感受。自学课文,对比鉴赏试比较这两幅画,它们体现了画家怎样的创作观点?早春图潇湘奇观图自学课文,对比鉴赏(1)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2)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3)作品是供谁欣赏的?(4)作者能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兴趣所好吗?(1)《早春图》展现了严冬刚过,大地复苏的细微变化。远景山峦高耸,雾气弥漫。中景楼阁,瀑布高悬,涧水奔流,近景河流刚刚解冻,山路上旅客行色匆匆。松树新芽初绽。画家运用纯熟的技巧,展现了季节的特点,表现出悄然而至的早春气息。(2)构图幽奇,变化多端,兼具“高远,深远,平远”三远的全景式山水。(3)是供皇帝消遣观赏的。(1)《潇湘奇观图》可窥见米氏云山面貌。山石不作轮廓,用清水润泽出大貌,再以淡墨渍染。山的上部用墨稍深,下部用墨稍渲染。树木枝干多用浓墨一笔画出。大大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2)画面少见笔触,形象不作具体细致的刻画,给人留下了远景云山迷蒙的印象。是画家对潇湘的真切感受和表现。浓淡墨点,迷蒙意境。突破传统,创新米氏云山。《早春图》是供皇帝消遣观赏的,《潇湘奇观图》是画家对潇湘的真切感受和表现。这种个性化的表达及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表现方法,我们称之为“审美自律”.它们有何变化?形成中国文人画诗、书、画、印四结合的特征。文人画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画家眼中的梅、兰、竹、菊,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洁身自好;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借此,文人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国因家。南京红颜美人梅小绿萼山桃白梅课后活动建议欣赏作品,并说说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思想感情?七竹图郑板桥荷石水禽图朱耷欢迎指导谢谢观临欢迎指导谢谢观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