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第十课论语十二章(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3.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学习程序学法导航【回顾反馈】绰号(chuò)弥勒佛(mílé)哄堂大笑(hōng)铁杵(chǔ)铭记(míng)须臾(yú)嘈杂(cáo)屏息(bǐn)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得意忘形: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自主学习】一、孔子与《论语》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来教导学生。首创私人学校的风气,相传弟子有三千,贤者七十余。后来呗尊称为“圣人”《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二、我来注拼音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论(lún)语学而不思则罔(wǎng)吾十有(yòu)五不逾(yú)矩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乎一箪(dān)食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曾(zēng)子三、我来释词意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愠:生气,发怒。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为人谋:出谋划策信:真诚,诚实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不惑:迷惑,疑惑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逾规:超过,规矩罔、殆:迷惑,有害不堪:忍受【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出节奏第三遍抑扬顿挫二、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回顾反馈】【自主学习】导入:(ppt展示孔子、孔庙等照片,让学生辨识,引导学生了解。)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了解作者,扩大视野。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中心。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而我不生气发怒,这难道不是君子的德行吗?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来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够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过规矩。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地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展示提升】一、大声朗读本文前面六章,你最喜欢哪章或哪几章?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欢的理由或你得到的启示。略二、本文(前六章)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你能具体谈谈吗?略三、10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上,发表了宣言,期中有人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找智慧,请你积累课本之外的《论语》名言,和大家分享。略【当堂检测】1.《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哲学、历史、以及艺术、宗教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3.朱熹把《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为“四书”。4.怎样对待“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