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课堂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存在差异的,他们的思维水平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只有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才有可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体现出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最大公因数”一课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实际意义,我安排了动手操作的体验探究环节。在进行这一层探究活动时,我完全放开,有的孩子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还有的学生会结合以前学习的因数、倍数的知识通过推理来研究。由于学生学生风格、思考方式的不同,在操作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小正方形摆一摆,有的学生可能在摆的过程中发现可以画方格,我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学具,为想到“摆”这种方法的学生提供了大长方形和大小不同的小正方形纸,为想到“画”这种方式的学生提供长方形纸,考虑到有个别学生在画的时候会有困难,我还提供了布满小方格的长方形纸,学生通过选择自己适合的学具探究新知,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在研讨环节也注意到了实施分层教学,由通过动手操作的孩子先呈现探究结果,再交流用推理方法研究的情况,学生们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理解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在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放手让学生去找,因为学生的学习经验与思考方式的不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有的用列举法,有的用筛选法,还有的在校外班学习过短除法采用这种方法来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首先肯定了这些方法的正确,再组织学生研讨更喜欢哪种方法,通过对比对方法进行优化,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对于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材中并没有介绍,但由于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因此在课上组织学生对这一方法进行了学习,这种方法有些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给孩子们提供提出质疑的机会,引导会的同学帮助讲解,这也是分层的一种体现。当然因为孩子的思维水平不同,在最初有些学生可能还是认为列举法或筛选法比较好,我想经过后续学习孩子会逐渐发现短除法的简便,我们允许孩子经历这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