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课《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白音诺勒乡中心学校张文龙2014-10-26《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张文龙教学时间2014年10月26日教学内容教科版第九册第六单元11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以读生情,以情促读”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教学方法情景----阅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二、谜语引出芦苇,(出示课件:芦苇美景图)让同学们欣赏画面。教师借机引导芦苇,朴实无华。在大家的眼中,也许更是平淡无奇。然而,它却令作者魂牵梦绕、永不忘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故乡的芦苇丛中,去追忆那遥远的童年生活。(这段导语的设计,既给学生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三、细读品味,感悟真情师过渡:生我养我的故乡,给我留下许多梦幻般的记忆,为什么让我尤其难忘的是芦苇呢?㈠赏芦苇美景(学习2—4自然段)。1、生自由朗读课文。2、说说:你在读中感觉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语句中读出来的?(引导说出:绿、,师相机板书)3、品读重点句子,感情诵读。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①指名读句子②师: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引出:比喻句)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句子,说一、两个比喻句呢?③师指导朗读④师:故乡的芦苇多美啊,老师真想来感受感受,让我读一次,好吗?⑤师读生观察。读后问:你观察到什么?你从老师朗读中感受到什么?⑥生反复练读:分组读、指明读、齐读等⑦练说叠词请生说一说句中运用了哪些叠词,你还能说出别的叠词吗?师:在这三段中,你还有喜欢的句子吗?出示句子: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脑袋。①哪些同学喜欢它,就站起来读一读。②全班齐读。③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句子吗?谁站起来说一说。(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语言美,体会景色美。突出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二)合作学习,回忆童年趣事。过渡: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芦苇的确是故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去感受那份快乐与美好。(学习10―13自然段)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学习提示:(1)、课文中写了哪几件童年趣事?用简短的词组概括说明。(“吹芦叶哨”、“做芦叶船”、“捉纺织娘”)(2)、每个小组选择一件最感兴趣的事合作学习。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童趣。(读)B、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讲)C、说说这件事为什么令人难忘。(说)D、哪件事写的详细?哪件事写的简略。(悟)2、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1)“吹芦叶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童年的快乐。①出示句子:“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唤着……”指名读、比赛读,师生适时评价。(2)“做芦叶船”在重点词句理解中感受童年的快乐。①依照作者的讲述,说出制作芦叶船的几个步骤。②表演朗读,再现一下他们儿时试航的情景。注意体会“小心翼翼”、“欢呼雀跃”。读“开船啰!开船啰”声音要欢快点。(3)“捉纺织娘”通过文本内容与课外资料相结合进行学习。①读读课文中描写纺织娘的句子。②课件展示纺织娘的图片及叫声,配以相关的文字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学生可谈自己的童年趣事。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那无忧无虑,自由美妙的童年。(4)、在三件趣事中,哪件事写得详细?哪件事写得简略?(这一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