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2.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3.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学习过程:[引入]同学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桂林山水甲天下”。知识点一:认识喀斯特地貌自主学习:[学生读图]讨论:同学们看到的这些自然景观叫什么呢?什么是喀斯特地貌?什么是喀斯特作用?由图A到图B发生什么变化?由图B到图C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共同归纳]喀斯特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具备哪几个基本条件。(最基本)喀斯特作用的四个基本条件这四个条件中哪个是最基本条件呢?【讨论】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可溶性岩石是什么岩石呢?我们来看看碳酸盐类岩石发育成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原理,即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岩石本身状况水动力条件2这两个方向是可逆的,反应的方向取决于水中的CO2的含量,即与CO2进入水中或从水中逸出。喀斯特地貌按其形成的空间部位不同,可分为喀斯特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地貌景观?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知识点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桂林山水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石灰岩广布,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它的形成和发育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分析:(1)从岩石条件看,。(2)从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看,;地形条件——(3)从生物条件看,。四.课堂练习1、棉花堡作为旅游圣地分布在土耳其西南部山区,棉花是指其白色如棉,远看像一层层的棉花团,其实是坚硬的石灰岩地貌(如下图),推测棉花堡的成因为()A.冰川融水的侵蚀作用B.温泉水矿物质的积淀C.温泉水的溶蚀作用D.山岳冰川的间歇消融2、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分为热融沉陷地貌和热融滑塌地貌两种。据此完成1(1)~(3)题。3(1)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A.云贵高原B.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C.巴西高原D.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2)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热融湖()A.会继续陷落成溶洞B.是岩层弯曲形成的C.面积广、水量大D.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3)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热喀斯特的形式和时间一般是()A.热融沉陷--夏季B.热融沉陷--秋末冬初C.热融滑塌--夏季D.热融滑塌--秋末冬初3、“天坑”是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地貌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左图为“天坑”在我国的分布示意图,右图为甲天坑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1)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A.广东、重庆B.广西、贵州C.山西、云南D.辽宁、四川(2)若甲地突发洪水,最适宜人员撤离避险的道路是()A.①B.②C.③D.④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2016年中国贵州黔南安装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FAST台址选定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大窝凼洼地,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的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大窝凼附近没有集镇和工厂,在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25公里半径之内只有一个4县城,是最为理想的选择。(1)射电望远镜安装在该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分)(2)分析大窝凼天坑形成的过程。(2分)(3)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5分)5.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国最可能是()。A.印度尼西亚B.英国C.日本D.新西兰(2)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试探究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②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③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5参考答案1、B2、BDC3、BB4.(1)天然洼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