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欢乐的泼水节学情分析: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所以搜集一些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教学重难点:感悟用词的精当,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跟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泼水节。板书:泼水节(齐读)2.还等什么,赶快开始我们今天的旅行吧!二、精读第一自然段1.相机出示迷人的西双版纳的图片。看,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又是一个春风习习、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来了。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自读第一自然段。2.听了朗读你知道了什么?3.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请你再读读句子。(生交流)4.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让我们与傣族人民一起迎接泼水节的到来吧!齐读第一自然段。三、精读第二自然段1.泼水就要开始了,走到大街上,你们会看到些什么?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节1、2两句吧!(生自读)2.你看见了什么?(交流)(1)屏幕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A.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谁想去?请你来读读这句话。B.老师感觉你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你是来得最早的。(指名读)(2)有人来得还要早呢!你来做什么的呀?(生答)A.出示: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B.泼水节用的水也是很有讲究的。滴上点点香水,撒上片片花瓣,闻一闻,怎么样这水真香啊!C.谁能读好第二句话。D.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你为什么来那么早啊?(生答)E.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好准备了,焦急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让我们一起用读表达出此刻的心情吧!(齐读1、2两句)3.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看,泼水开始了(看录像)(1)刚才看见了什么?(2)我也看见了,看见了“大家互相追赶……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着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3)谁能来做做动作,怎样是灌?怎样是泼?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指名读好这句话。(4)这一大瓢一大瓢地灌,这一大盆一大盆地泼,(出示句子:第四句)这老人、这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人人脸上——,这衣服呀全湿透了,直滴水,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呀?点击“湿淋淋”指导读好。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5)我不明白了,为什么身上湿淋淋,他们个个脸上却笑开了花?(6)过渡:请小朋友接着往下读找找答案。A.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a.怪不得啊,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多会给人们带来很多幸福。板书:清水吉祥如意小朋友,这个小小的“!”在这边传递着人们怎样的心情?b.能把你的快乐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吗?(男、女生读)c.那你最想把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谁身上呢?想送出你的什么祝福?句式:我想把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身上,祝——d.在你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收到了很多祝福。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灌,让我们打开书本带着欢乐的心情齐读第二小节。四、精读第三自然段1.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很多有趣的活动呢!自己读读课文第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