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汉字学习。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等多种学习汉字的方法,学习本课的12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重点掌握“廓、屏、炭、锡、趋、睹、赖、惨”8个生字。2.词语学习。通过查字典或联系已学过的词语学习新词语。通过同义词比较、词语例释等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的35个新词语,要求会读、会写、会用。重点掌握教材中列举的“交错、滥用、随意、毁坏、平衡、至少、再说、依赖”8个词语。3.句型学习。学习本课的“其实……”、“动+不上/得上”、“不错……”等句型,要求能结合语境使用。4.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理清课文的脉络,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课内自读——《地球妈妈致姜余的一封信》。(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自己查字、词典来了解课文中生字和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全班分享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章告诉我们地球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被人类破坏得很严重。如果我们不爱护地球,人类将失去生活的家园。人类移居其它星球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句型的用法。2.理解课文一和课文二的主要内容。3.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保护现状。(二)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就本课主要内容的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注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成段表达能力。2.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地球的魅力。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目标:重点掌握“廓、屏、炭、锡、趋、睹、赖、惨”8个生字。正确理解:“交错、滥用、随意、毁坏、平衡、至少、再说、依赖”等词语并加以运用,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的“其实……”、“动+不上/得上”、“不错……”等句型遣句。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2.语言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3.情感态度目标:呼唤人们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2.教学难点:掌握运用记叙文的写作特点。三、初学课文(一)课文学习的导人。导入1:同学们,据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宇宙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轮廓晶莹透亮的球体。那就是人类居住的家园一地球。地球是美丽的,却遭到了人类的破坏。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家园。导入2: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有多大吗?除了地球,我们还可以去别的星球生活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入课题。1.教师用美妙的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这时,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2.请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出或摘抄下来。(二)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1.检查生词的预习情况(请3-4名学生解释本课重点词语并造句)。2.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先请3-4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在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三)学生分组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大体的了解。2.分四组进行自学、讨论、理解。3.预设问题。(1)宇航员在宇宙遨游时遥望地球时,地球是什么样子?(2)地球表面的面积是多少?(3)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最多还能开采多少年?(4)人类生活所需要的资源可以永远使用吗?(5)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6)人类为什么要爱护地球?注意:小组学习时,要有朗读、讨论、互相纠错。推测词义只要大致正确即可,教师可在外围适当指导,尽量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将任务提前写在小黑板或大张纸上,尽量节约时间。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1.在小组中,每个学生用重点词语造句或进行交际运用。2.小组互动学习。每个学生整理自己不懂、不会用的词语,在小组中提出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理解。理解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掌握。五、解难答疑老师解释全班普遍不懂、不容易掌握的的词语。词语例释:1.交错:交叉、错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