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一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解析:材料中“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表明文化多元化,故A项正确;西汉末年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与材料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东汉道教形成,而道家思想春秋战国就“被认可”,故C项错误;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只与材料中“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相符,没有涉及“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故D项错误。答案:A2.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记述出处“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后晋]刘昫《旧唐书·文宗本纪》“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民国]王修《版本述》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答案:B3.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A.隋朝短命而亡B.唐诗繁盛辉煌C.市民文化兴起D.科学技术发展答案:B4.201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掀开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进一步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早在唐朝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解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玄奘西行印度、鉴真东渡日本是唐朝对外交往的代表,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汉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是在明朝,故答案为B项。答案:B5.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A.汉朝B.北魏C.唐朝D.宋朝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因此,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唐朝,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6.下列古代的历史人物,在中外交流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是()A.王羲之B.李清照C.鉴真D.屈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为中外交流做出了贡献。而王羲之是东汉著名的书法家,李清照是两宋之际的著名女词人,屈原则是战国末年楚国的贵族创造新体诗歌《离骚》。故选C项。答案:C7.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王昭君出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识图能力,可从地图中找到关键地点“长安”“那烂陀寺”等进行判断,从材料中的资料可以看出研究的朝代是唐朝,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玄奘西行是唐朝对外交往中的代表。因此,答案为A项。答案:A8.下列作品属于李白的是()A.《蜀道难》B.《念奴娇·赤壁怀古》C.《窦娥冤》D.《西游记》解析:李白是唐朝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苏轼,《窦娥冤》的作者是元代的关汉卿,《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因此,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