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2.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年级七年级上科目生物课型讨论、探究、讲授七年级生物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学习目标1、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3、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为下节课——生态系统的学习做好铺垫。难点和重点:1、描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学习时数:2课时【自主学习】:(课本第12页至16页)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分为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因素两类。(一)非生物因素1.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空气等,当环境中因素发生急剧变化,就会影响______的生活,甚至导致死亡。2.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1)发现问题(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6)得出结论(7)________________3.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1)发现问题:鼠妇很快就爬走了,是因为环境明亮了吗?(2)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于所要探究的问题,应该怎么提出问题?(3)提问之后,如何作出假设?你作出假设的依据是什么?合理吗?(4)制定计划,设置对照实验。a.针对光照这个变量,设置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环境。b.如何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光照不同而引起的?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___________。c.什么叫“对照实验”?答: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_____外,其他条件______的实验,叫对照实验。d.为什么要选择10只鼠妇做实验?(5)实施计划与记录数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6)得出什么结论?与假设一致吗?(7)为什么最后还要进行表达和交流,计算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2.除了光照之外,还有什么非生物因素能影响鼠妇生活?(二)生物因素1.生物因素是2.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形式,有______关系、______关系、______关系等。五、目标检测1、大肆捕杀草原上的狼以后,野兔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这反映了狼和野兔的何种关系:()A、竞争B、捕食C、合作D、没有关系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光B、水C、温度D、湿度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做完实验后因把鼠妇()A随便倒在外面B放回适合的自然环境C用火烧掉D全部杀死后倒进垃圾箱4、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海湾潜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A、阳光B、温度C、气体D、盐度六、拓展提高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将文中的生物分类:植物:动物:(2)、在百草原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前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江区第六中学主备人:李双玉审核人:于勋荣授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