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教学目标:1、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2、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3、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2、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对联导入这节课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梦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二、感情吟诵1、自由读两遍。2、指名读。(正音,标注)3、感情读,齐读。(语气、语速、感情)三、品味语言,揣摩词人心理1、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愁”(板书)2、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人非”(丈夫去世)3、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幸福美满,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可是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4、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日晚倦梳头][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5、想起曾相亲强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泪可有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风住尘香花已尽],这是屋外的景色,《武陵春》暮春的景色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1)我们想象一下,词人看到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是一片什么样的景象?(狂风已经过去了,树叶仍在颤抖,昨日灿烂的春花已被大风打的七零八落,满地落英缤纷,扬起的尘土里漂浮着画的芬芳。春光一扫而空,尤为不堪)(2)在未尽未散之时,芬芳满眼,花艳惊目,当然有许多动人的情景可以写,词人为什么却选择大风过后的满目狼藉来写?[板书:触景生愁]6、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上阙,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齐读上阙7、看下阙,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闻说、也拟、只恐闻说什么意思?——听说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可以去赏春,去散心心动了么?心动了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小结:“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