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校本研修经验提炼总结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学校李军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学校是一所国家级师范职业学校,为了加强示范校建设我们美术教研组共同编写了《构成基础》教材,在规划方案的指导下,作为编写人员投身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几年来多次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活动,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分工。经历了从完全使用国家指定教材到部分科目自选教材,再到根据中职课改原则编写并使用校本教材的过程。特别是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可以有效地端正职校的办学方向,提高师资水平,同时也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当前中等职校寻求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形成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适应教学和专业技能发展的需要,我校组织对相关学科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处理,重点是以任务教学法为指导思想,把知识点涵盖在每一个任务里,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完成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每一个任务里设置任务描述、任务引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解析、任务总结、任务拓展各项环节,任务描述就是交代本章节任务是什么,用哪些任务完成什么基本任务;任务引入是为什么要进行此任务,任务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任务分析讲解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任务实施是布置任务实施过程;任务解析是讲解此任务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任务总结学生互评,教师总结,填写评价反馈单;任务拓展完成学生思维的拓展。通过本次编写教材,个人在专业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创新,使学生易于操作,知识易于理解,删繁就简,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的现状和专业技能需要。从中等职校立足地方经济的特点来看,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说是当前中职学校追求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我校在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材开发之前,能够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和领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有关校本教材开发的文件精神,切实遵守上级的规定和精神,在统一征订国家规划教材的基础上,适当编写部分内容以作为主导教材的辅助和补充。既不擅自编写用来替代规划教材的校本教材,又能紧密结合职校立足地方经济的特点,兼顾职教的地方性及专业建设的灵活性,适时开发适应我市和我校特点,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校本教材。坚持“适度、够用”的原则。中等职校校本教材的开发不同于普教,考虑到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因此,我们在尝试校本材编写中结合当前职校生的认知水平特点,从课程设置到教材的编写,紧紧围绕学生将来就业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形成这一核心目标来进行。具体的说就是校本教材的编写不必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忽略专业的结构性,只要能满足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体现实用价值“够用”即可。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避繁难艰深,力求简明浅近,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适度”编选适于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易于接受,有成就感,便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目前,职校课程改革和校本教材开发,从整体上看进展缓慢,特别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开发编写符合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体现以应用为主线,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教材寥寥无几。有鉴于此,学校从培养“职业人”和“社会人”的目标考虑,着眼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对专业技能的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注重德育与智育的相互结合,知识和技能的相互统一,立足学生发展实际,开发针对专业建设和社会需求的校本教材。从开发层面上来说,就是校本教材开发既注重专业课又兼顾文化课,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实现了教师教育理念的根本的转变。特别是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能力。教师由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成长为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和评价者。教师们感到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充满了创新与乐趣。教师们在开发课程内容、编写教材、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教师们逐步树立起大的课程观,把校本课程一些先进理念融入自己的学科教学,积极探索学科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契合点,合理地使用教材、驾驭教材、创编教材,从而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