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念奴娇·赤壁怀古》年级:高二下册版本:2004年人教版工作单位: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姓名:赵生勇学习目标1、了解宋词豪放派的风格特点。2、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感知词人所感。4、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正确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思想情绪。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婉约词:豪放词:视野广阔,气势恢弘,具有阳刚之气。内容侧重儿女风情,具有柔婉之美。关于豪放词解题:赤壁怀古怀古诗词“怀古诗词”是一种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怀念古迹等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的诗歌。怀古诗词常常是“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诵读课文思考怀古诗词常常是“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作者观了何样之景?写了谁人之事?抒发自己什么样的情怀呢?上阕:下阕:抒发:?观赤壁之景写周瑜之事对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沉淀出历史人物。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C.虚实结合,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长江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D.虚实结合,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C起兴文本探究(赤壁之景分析)营造了旷远意境,为周郎出场营造声势。文本探究思考:词的上片描写赤壁之景,请问作者具体选用了哪些意象?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作者笔下的赤壁是怎样的一幅图画?(抓住关键的几个字来分析)气势磅礴(赤壁之景分析)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险要高峻的气势。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文本探究(赤壁之景分析)CC(“卷”并非拟人手法。)课后练习题三、1题:这三个动词写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此句在词作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赤壁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则由景物过渡到咏史,引出下阙。(怀古片段分析)文本探究诵读下阕,思考:周瑜在作者笔下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抓住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年轻有为(侧面描写)英俊潇洒装束儒雅运筹帷幄周瑜年龄:年轻英俊生活:小乔初嫁(幸福美满)官场:周郎(中郎将)职场:功成名就苏轼年龄:生活:官场:职场:周瑜建功立业,千古留名早生华发屡遭不幸团练副使(黄州)功业未成苏轼壮志难酬,怀古伤己对比对比古人与今人的对比永恒与短暂的对比昔盛与今衰的对比怀古诗词常常是“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壮志未酬),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对比——自伤——奋发《定风波》《赤壁赋》人生是短暂的,不必在意那些不快之事,洒酒入江,以酒祭月,希望愁绪随江而去。自我解脱,自我安慰,比较乐观;人生短暂,加倍努力。下列选项中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CEA.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