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50——51页,练习九。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第一课时。在制定本课教学环节是应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是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课件出示:知识回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也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因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都是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如课件出示图1:分数4/10;小数:0.4(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2.教学小数的产生那么,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用小数来表示的?想一想?(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2)课件出示几幅图片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如50米赛跑成绩是7.98秒;我的体重是39.4千克;我的体温是38.2度;商店柜台上商品的价格;图钉、回形针的长度等等。(3)总结: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3.教学小数的意义(1)认识一位小数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3份是10分之3米,还可以写成0.3米。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2)出示米尺教具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学生活动)④师生共同概括: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投影出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⑤完成“做一做”。(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①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②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三)、巩固发展1、填空:0.2=()0.45=()0.035=()2、判断:(1)0.40里面有4个0.01()(2)35克=0.35千克()3、把小数改写成分数0.90.090.0359(四)、全课小结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三、作业设计完成教科书第55页练习九第1、2题。十四、板书设计小数的产生和意义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2、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着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十五、课后反思资源简介: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小数的产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