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第20课大埔县虎山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军阀?北洋军阀?北洋:清末对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的统称。北洋军阀: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武装政治集团.。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年1916年1928年袁世凯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时期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1.时间:1912年3月2.标志: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破坏先定宪法后选总统的法定程序取消政党政治取消议会政治从法律上否定了民主政体而确立了独裁统治,为其复辟找到法律依据(复辟关键一步)完成专制法律程序,民国名存实亡1915年底,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一、袁世凯复辟帝制“八十三天皇帝梦”过程:2.尊孔复古3.几乎全部接受“二十一条”1.5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日本利用袁世凯复辟的野心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必须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以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换取日本的支持相互利用舆论造势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1915)、《第二次讨袁宣言》(1916)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论者》军事斗争:护国运动二、护国战争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即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时间:1915年12月25日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经过: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向四川、贵州和两广进兵北洋军节节败退,各省纷纷独立结果: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去世二、护国战争有人说,“护国运动胜利了”,也有人说,“护国运动失败了”,你认为呢?请说明你的理由。探究一:二、护国战争胜利理由:护国运动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恢复了“民国”的国号,基本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失败理由:①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护国运动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捍卫共和制的任务没有完成:护国运动后又出现了张勋复辟和段祺瑞专权。10二、护国战争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勾结帝国主义列强,争权夺利,中国由此进入了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时代。直系皖系奉系冯国璋、曹锟段祺瑞张作霖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军阀割据形势图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表面上:•实质:原因)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冯国璋任副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民主、共和的中央统一)(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军阀割据局面)主要派系北洋军阀直系(冯国璋、曹锟)皖系(段祺瑞)其他:奉系、滇系、桂系(东北、西南地方军阀)根源经济:半封建性→→自然经济的分散性;政治:半殖民地性→列强“分而治之”的政策。危害:连年战祸,灾难深重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府:黎元洪(美)院:段祺瑞(日)美日矛盾的激化原因:以调停黎段矛盾为名,率军进京;结果:上演了12天的复辟丑剧原因:经过:失败:段祺瑞把持北京政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国会;孙中山号召护法。孙中山到达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缺少群众基础;没有自己的武装;西南军阀的排挤1917—191819171917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两次复辟帝制活动发生与迅速失败的原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探究二: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发生原因:①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够彻底,半殖民地半封建;②资产阶级共和制未能在中国真正执行;③革命党人的软弱、涣散。迅速失败原因:①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②复辟帝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③革命派坚决反对复辟,得到全国人民支持。认识: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复辟帝制违背民心,必然失败。16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袁世凯死后,群龙为首B、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2、“府院之争”的实质是A、中国是否参战B、美、日争夺中国控制权的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