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氨硝酸硫酸一.选择题(每题7分,共70分)1.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A.浓硫酸B.碱石灰C.氯化钙D.五氧化二磷2.铜跟1mol/L的硝酸溶液反应,若C(NO3-)下降了0.2mol/L,则C(H+)下降()A.0.2mol/LB.0.8mol/LC.0.6mol/LD.0.4mol/L3.下列反应中,硝酸只表现氧化性的是()A.3FeO+10HNO3==3Fe(NO3)3+NO↑+5H2OB.C+4HNO3(浓)CO2↑+4NO2↑+2H2OC.Al(OH)3+3HNO3==Al(NO3)3+3H2OD.3Zn+8HNO3==3Zn(NO3)2+2NO↑+4H2O4.欲迅速除去水壶底的水垢,又不损坏铝壶,最好选用()A.浓盐酸B.稀硝酸C.冷的浓硫酸D.冷的浓硝酸5.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A.颜色变浅B.变为血红色C.没有改变D.变为黄色6.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得电子B.浓硝酸与浓盐酸按3∶1的体积比混合,所得的混合物叫王水C.硝酸电离出的H+离子,能被Zn、Fe等金属还原成H2D.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7.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A.把硝酸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暗处B.把氯水放在棕色试剂瓶中C.把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带塑料塞的玻璃瓶中D.把氢氟酸放在玻璃瓶中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BAl箔插入稀HNO3无现象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C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D浓HNO3加热有红棕色气体HNO3有强氧化性9.足量下列物质与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盐酸D.稀硝酸10.物质的量比为2:5的锌与稀HNO3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无剩余,则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与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比为()A.1:4B.1:5C.2:3D.2:5二.填空题(每题15分,共30分)11.在通常情况下,A是单质,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若A为黄色粉末,则A,B,C,D。D→B的反应方程式为(2)若A为无色气体,则A,B,C,D。C→D的反应方程式为,D→B的反应方程式为。12.为了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1)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是。(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原因是;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原因是。(4)如果要用第(1)步操作产生的CO2将E中的空气排得更干净,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应怎样改进E?(5)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6)装置D的作用是。4.4.3氨硝酸硫酸1、B2、B3、B4、D5、D6、A7、D8、C9、A10、A11、(1)若A为黄色粉末,则AS,BSO2,CSO3,DH2SO4D→B的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2)若A为无色气体,则AN2,BNO,CNO2,DHNO3。C→D的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D→B的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12、(1)排除装置A、E中的空气(O2)(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E中的空气没有排净鼓入的空气中的氧气与NO又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红棕色气体NO2(4)从A中出来进入E中的导管应刚露出橡胶塞。出来的导管应接近烧瓶底部(5)E中的NO2进入C,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将碳酸钙溶解(6)处理尾气(NO),防止污染空气(1)排除装置A、E中的空气(O2)(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E中的空气没有排净鼓入的空气中的氧气与NO又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红棕色气体NO2(4)从A中出来进入E中的导管应刚露出橡胶塞。出来的导管应接近烧瓶底部(5)E中的NO2进入C,NO2与水反应声成硝酸,硝酸将碳酸钙溶解(6)处理尾气(NO),防止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