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清丰县纸房乡乜庄小学王肖霞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例1及“做一做”。二、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例题结合学生的课外生活要求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这是王老师所在学校一至五年级的学生人数统计,看着这些凌乱的数据,你能否帮助老师整理一下这些数据,使得它们看起来一目了然,井然有序呢?课件呈现情境图:谈话: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追问: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每个班级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用什么方法整理好呢?(板书:统计表)引导学生明确:利用统计表整理相关信息会更清楚。1.分别调查三年级学生男、女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出示课本中六项课外活动,让学生每人只能选择一项进行调查,老师可以寻找小助手,帮助老师填写调查的数据。其他同学配合老师做好调查,并记录调查结果。2.小游戏:“快问快答”,抢答。提示:看着你们手中的2张小统计表回答。(准备好了吗?)问:男生喜欢哪项课外活动的最多?女生喜欢哪项课外活动的最多?哪项活动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大?谈话:为什么我快问你们不能快答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能让我们一眼看出答案来呢?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两张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大统计表。二、认识复式统计表1.认识复式统计表。合并、完善统计表。(课件逐步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谈话:合并,好主意!如何合并呢?合并后的统计表会是什么样子呢?先独立思考,想好后组长组织小组交流。(交流完的小组请举手示意)集中汇报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讲解。引导学生在黑板上板出“复式统计表“。小组请同学们先认真的观察这张表,想一想,表中的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我们先来观察“表头”。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项目”是对哪一行的概括?(是对第一行的概括)。“性别”是对哪一栏内容的概括?(是对第一栏即第一竖行内容的概括)。“人数”是对表中那些部分内容的概括?(是对所有空格里的数字的概括)对这张表还有什么问题吗?2.填写统计表。学生先独立填写。小组内交流。先填什么,再填什么,最后填什么。集中交流:统计表的填写顺序。提醒完成统计表后要注意核实数据,并填写填表日期!3.比较新、旧统计表的不同。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优点?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项目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不同项目的人数,合成的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项目的人数,而且便于每个项目的男女生人数的对比,反映的内容更丰富。如果把刚才的两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这张统计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学生独立填写,小组内交流。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了解什么?课件出示数据及统计表。你能预测2012年在伦敦举行的第30届奥运会,中国会取得多少枚奖牌吗?你预测的依据是什么?2.课本练习八第2题。3.课外作业:调查班级每个大组内男女生最喜欢吃的蔬菜人数统计表,并制作相应的复式统计表。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方面的收获?五、教学反思:本来讲完课自我感觉比较好,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