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经济体制改革教学目标:1、掌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及作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措施及作用。2、理解:积极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一些重要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3、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在农村带来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4、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教学过程设计【知识结构】前提:“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原因农村措施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作用原因城市措施作用意义【教学方法】本节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时代感和理论性,教学难度大。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了以下两点:一要要兼了政治学科和日常生活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渗透,突出用历史思维来看今天政治的学科特点,二要要突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历史就发生在今天的学生周围,教师应以新课改的精神,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为主,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知识点方面则以谈话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走进农村你会发现,许多地方的房子变高了,马路变宽了,过去人们向往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不再是一首儿歌,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为什么二三十年前的儿歌在如今能成为现实呢?【新课内容】【过渡】:这主要得意于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就拿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来说吧,三十年前一段凤阳花鼓词中这样说的:“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三年跨了三大步。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呢?在即将学习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课中,我们将系统的学习和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经济体制改革)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师: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的,为什么党中央要选择农村作为突破口呢?生: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师: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面临哪些不利因素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生: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由于生产管理过于集中,搞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农民没有生产的积极性。师: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呢?生:让农民经营有自主权。让学生阅读教材和以下补充资料先熟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来进一步体会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念及意义。材料补充1979年1月,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衬18个农民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鼓点。从此以后,农业的生产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当时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体分成两类: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一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后来全国主要采用包干到户经营,不定额,不计酬,不统一分配,有人形象地称为“自负盈亏”。师: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在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实行,之后在全国推广开来。师:如何从本质上理解这一历史现象?是否意味着否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生:本质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不能说是否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因为改革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没有改变所有制性质,仅改变了经营方式。师:1978年在安徽和四川率先实行“放款政策”“休养生息”的政策,允许农村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度。标志着这一制度的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产生了什么影响?生: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子,调整了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