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教学反思六十中学黄雅娟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教学任务,很幸运自己能成为这项工作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也很希望自己能把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好。本节课选择“社会保障制度”的学科内容与十九大精神融合,其实对自己是一个挑战。现阶段学校“00后”的高一学生群体,一方面大部分家庭生活稳定,且能满足学生日常需求,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和认识,更很少有亲身体验,在社会保障问题上见识较少,感悟也较少;另一方面较少关注时政,尤其是对大政方针、重要精神的关注度偏低,信息量少且思维层次比较肤浅,多为“听说过”。如何将两者有效融合,又如何引导学生“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打造易学、易懂的十九大精神课堂是自己要突破的关键。为此,我做了几个尝试:1、联系生活,选取合适的案例资源,拉进学生与本课教学内容的距离,例如导入部分的“社会保障卡变迁”,环节二中“我国针对产能过剩和设备落后进行的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环节三中的“2018年两会调查热点关键词”等等,让学生联系生活,提升对社会保障问题的认知。2、结合教学,多处引入十九大报告中相关内容,带领学生逐条了解,比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等,都让学生有了认知。3、关注阅读,为学生提供相关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在教材和辅学材料中找到一些相关依据,进一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课前我整理了一些十九大报告、1998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内容摘要,做成辅学材料,提供给学生阅读。课堂上我也设计了一些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建立相关依据链接,例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阅读教材,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我们还需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多层次的基本架构是怎样的?);阅读教材,结合案例和辅学资料,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者、企业、行业的重要作用有哪些?等等。和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内容等等,让学生有依据可循,有话可说。4、辩证思维,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例如通过学生对我国在社1会保障方面做出的成就,以及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短板的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十九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容,并与生活相联系,关注身边的变化,关心党和政府的政策和作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1、教学时间还没有控制好。从整堂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因为有课堂阅读、小组讨论等学生活动设计,需要给予一定的活动时间,再加上师生互动交流中时间较难把控,所以有些前松后紧,尤其是“环节三”部分的教学有些“赶”。若“导入”和“环节一”能再紧凑些,或让学生课前阅读,那么后面环节中学生的活动时间和师生的互动时间就可以再充裕些,教学效果则会更好。2、课堂生成还没有捕捉好。本课在小组讨论环节,其实学生课堂生成的东西比较多,其中有疑惑需要引导、有亮点可以延伸,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互动面不够广,很多问题需要留待课后解决。另外课堂上有些随机生成的表述不够严谨,需要课后斟酌反思,更正完善。总体而言,我认为本次将学科教学内容和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的的设计是可行的,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即使在不同的班级,这样的教学设计也可以复制。也正是因为不同班级,学生认知起点、自学能力和合作效果的差异化,又会让这节课课呈现不同的光彩。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将继续积极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及时把十九大报告中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政治课,切实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