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历史课时练习必修Ⅱ专题七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2.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A.实行余粮收集制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C.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D.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3.1919年,苏俄耶戈列夫斯克地方的农民巴扎耶夫把家里仅有的一点余粮拿到市场出卖,他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交换到家里急需的生活用品B.粮食被强行没收C.以较好的价钱卖出粮食D.需缴纳粮食税后才可出卖4.1922年苏俄耶戈列夫斯克地方的农民运粮无能为力市场,这次他们的境遇可能是()①政府强行收缴他们的粮食②向国家交纳固定的粮食税③以较好的价钱卖出余粮④换回家里需要的生活用品A.①B.②C.②③④D.③④5.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6.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无偿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B.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C.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D.农民走上了集体合作化的道路7.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8.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要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D.要把计划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10.从背景、目的、内容、效果等方面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高一(下)历史课时练习必修Ⅱ专题八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感慨地说:“今天,欧洲终于圆了欧元梦!”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了()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C.欧洲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2.《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说明了()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B.体现了各国分工合作精神C.象征着六国的合作D.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3.右图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A.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B.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