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区第四中学:姜慧探究动能变化跟做功的关系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动能属于机械能,是常见的能量之一。本章教材中研究的功也是机械功,因此动能定理反映的是机械功与机械能中动能变化的关系,是物理学,特别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动能定理体现了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或者说使人们认识到动能的变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这一重要原理。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2、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3)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4)通过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演绎推理,使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对动能计算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通过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重点难点难点难点重点重点重点重点3、教学重点、难点学法:学法: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探究;合作讨论。合作讨论。二、教法、学法教法:教法:情景激励;情景激励;目标导学;目标导学;讲练结合。讲练结合。第四环节:拓展训练实际应用第三环节:合作探究感悟新知第二环节:自主预习明确目标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第五环节第五环节::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布置作业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引入引入::互动小活动互动小活动活动一:把篮球和铅球抛向学生,篮球敢接,铅球不敢接。问:如果物体速度相同,为什么不敢接?活动二:把石子用手和弹弓发射出去,用弹弓学生不敢接。活动三:手举篮球,篮球有动能么?让篮球自由下落,有动能么?如何变化?第二环节:自主预习,明确目标。齐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第三环节:合作探究,感悟新知。1.动能1.定义:物理学中把叫做物体的动能2.表达式: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为,符号:.4.动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动能没有负值,与物体的速度方向。1、大卡车小汽车谁的动能大一些呢?2、对于质量一定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发生变化时其动能一定变化B、速度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C、速度不变时其动能一定不变D、动能不变时其速度一定不变2、动能的增量1、定义:物体从初状态到末状态动能的变化称为动能变化量。2、大小:2122122121mvmvEEEkkk为末状态动能。21222mvEk为初状态动能21211mvEk3、说明物体动能减小。0若说明物体动能不变;0若说明物体动能增加;0若kkkEEE3、功1、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大小:FSW: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位移FS3、单位:焦耳4、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之分,功是过程量,对应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J4、动能定理质量为质量为mm的物体,在恒力的物体,在恒力FF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SS,,速度由速度由vv11增大到增大到vv22,,如图所示如图所示问题设计第四环节:拓展训练,实际应用。动能、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1.关于动能概念及公式W=Ek2-Ek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物体速度在变化,则动能一定在变化B.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C.W=Ek2-Ek1表示功可以变成能D.动能的变化可以用外力做的功来量度2.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kg的物体以2m/s的速度向东运动,若对它施加一向西的力使它停下来,则该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是()A.16JB.8JC.-4JD.0小结:一、动能二、动能的增量三、功四、动能定理探究动能变化跟做功的关系。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布置作业。作业:课本P46五、板书设计一、动能1、表达式:2、单位:焦耳二、动能的增量ΔEk=Ek2-Ek1三、功1、表达式:W=FS2、条件:四、动能定理1、内容2、表达式W=ΔEk§3.1探究动能变化跟做功的关系六、教学反思1、采用游戏情境导入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教学中讲练结合、重点突出。3、整节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激励,课后评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