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1.天然放射现象(1)放射性元素________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________.它是法国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2)居里夫妇对铀和含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沥青中存在着两种能够发出更强射线的新元素,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________,另一种元素命名为______.2.射线到底是什么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________,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________.放出的射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射线,其中穿透能力最弱的是________.穿透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答案:1.(1)自发天然放射现象贝可勒尔(2)钋镭2.放射性放射性元素α射线β射线γ射线α射线γ射线3.原子核的组成(1)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核子,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总是________电荷的整数倍,通常用这个整数表示核的电荷量,叫做原子核的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倍数叫做原子核的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2)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因而互称________,氢的三种同位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质子中子质子电荷数Z质量数A(2)同位素氕氘氚一、天然放射现象1.天然放射现象——贝克勒尔的发现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能穿透黑纸而使照相底片感光.这种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物质发射看不见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研究发现,自然界中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地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后来居里夫人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很强的元素——钋和镭.虽然具有天然放射性的元素的种类很多,但它们在地球上的含量很少.2.对放射性的研究(1)研究方法:让放射线通过电场或磁场来研究其性质把样品放在铅块的窄孔底上,在孔的对面放着照相底片,在没有磁场时,发现在底片上正对孔的位置感光了.若在铅块和底片之间放一对磁极,使磁场方向跟射线方向垂直,结果在底片上有三个地方感光了,说明在磁场作用下,射线分为三束,表明这些射线中有的带电(正电和负电),有的不带电,如上图所示(见上页),由三种粒子组成.从感光位置知道,带正电的射线偏转较小,这种射线叫α射线;带负电的射线偏转较大,这种射线叫β射线;不偏转的射线叫γ射线.(2)各种射线的性质、特性①α射线:经研究发现,α射线是高速粒子流,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数为4,即α粒子是氦核,其速度可达光速的1/10,有较大的动能.特性:贯穿本领弱,但电离作用强,能使沿途的空气电离.②β射线:经实验证实,β射线是电子流,其速度可达光速的99%.特征:贯穿本领强,能穿透黑纸,甚至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但电离作用较弱.③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光子流,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波长λ<10-10m.特征:贯穿本领更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但电离作用更弱.注:如果一种元素具有放射性,那么不论它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还是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放射性都不受影响.也就是说,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放射性仅与原子核有关.因此,原子核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核也存在一定的结构.种类本质质量(u)电荷(e)速度(c)电离性贯穿性α射线氦核4+20.1最强最弱,纸能挡住β射线电子1/1836-10.99较强较强,穿几毫米铝板γ射线光子001最弱最强,穿几厘米铅板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3.天然放射现象的意义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元素的放射性不受单质和化合物存在形式的影响.化学反应决定于核外的电子,能量有限,不可能放出α粒子,也不可能放出高速的电子和γ光子来,因此三种射线只能是从原子核内放出的.说明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如右下图所示,一天然放射性物质射出三种射线,经过一个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共存的区域(方向如图所示),调整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使得在MN上只有两个点受到射线照射.下面的哪种判断是正确的?()A.射到b点的一定是α射线B.射到b点的一定是β射线C.射到b点的一定是α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