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复习和总结九年义务教育《状元成才路》教学配套课件巩固复习{长度:单位—米、千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时间:单位—秒、分、时;测量工具—秒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误差{产生原因:受仪器和测量方法限制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v/t;单位—m/s,km/h{{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运动的分类{{定义: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公式:s=v/t。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平均速度进行新课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例题1:某同学沿花坛玩推圈的游戏,铁圈转过30圈时刚好绕花坛一周。铁圈的直径为0.4m,那么花坛的周长约是dm。汽车的里程表是根据来记录汽车行驶里程的。答案:376.8车轮转动圈数进行新课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例题2:小明模仿古人用水钟计时,他找来一个带水龙头的水壶,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1、帮小明设计一下,如何利用这些器材测定时间。2、用这种方法测定时间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进行新课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答案:1、在水壶装适量的水,稍稍开启水龙头,形成稳定水滴。再用量筒接水滴,测出滴入1ml水水滴所用时间t0,根据量筒中水的体积V可求出时间t=Vt0.2、这种测量方法主生误差主要原因是随着水位下降,水滴速度越来越慢。可用补充水壶水位方法减小误差。进行新课知识二:运动的描述答案:C例题3: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进行新课知识二:运动的描述例题4:在某次火炬传递中,某记者同时拍到固定在场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甲、乙火炬照片,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火炬一定静止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答案:D进行新课知识三:速度的快慢例题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在水平路面上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则甲车的速度是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m/s5010015010t/s2030405060200250300甲乙答案:15西进行新课知识三:速度的快慢例题6:人在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看到意外情况到刹车所需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3m,车到达某一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再过1s刚好驶到人行横线。进行新课知识三:速度的快慢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若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宽度约1.8m)3、请你为行人和驾驶人各提一条文明用语。进行新课知识三:速度的快慢解:1、因为司机反应时间为1.2s,所以S车=V车×t反=15m/s×1.2s=18m2、汽车从某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t总=t反+t=1.2s+1s=2.2s这段时间行人所走路程为:S人=V人×t总=1.5m/s×2.2s=3.3m考虑到车宽,有撞上行人可能.3、严禁酒后驾车;行人禁止撞红灯。进行新课知识四:平均速度的测量例题7:小亮仅用手表就测出了电动玩具小车的平均速度,他先在家中的方形地板砖上选取A、B、C三处并做了标记,如图甲所示,启动小车,让它沿直线通过A、B、C三处。用手表记下车前端通过三处对应的时刻,简化如图乙,小车长30cm.进行新课知识四:平均速度的测量答案:1、152、0.93、0.0721、小车从A到B所用的时间tAB=s2、小车从B到C经过的路程sBC=m3、小车从A到C的平均速度vAC=m/s进行新课知识四:平均速度的测量例题8:小明经常骑自行车上学,一次,他想测自己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便于控制时间,到校不迟到.请你帮他设计测量方法.进行新课知识四:平均速度的测量具体测量步骤如下:1、在自行车车轮的侧面做一醒目记号。2、从家门口开始骑车向学校行驶,同时用手表记下出发时刻t1。3、在行驶过程中,数出从家到学校车轮转过总圈数n。4、到达学校记下手表指示的时刻t2.进行新课知识四: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