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用“国学经典”叩开智慧之门VIP免费

用“国学经典”叩开智慧之门_第1页
1/3
用“国学经典”叩开智慧之门_第2页
2/3
用“国学经典”叩开智慧之门_第3页
3/3
用“国学经典”叩开智慧之门为“禾苗茁壮”注入文化底蕴何学芳2010年的美丽的金秋,我在南京接受关于国学经典教育的培训的时候,心中关于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和学生一起共享的火种再次被点亮。那个时刻,孩子们胜过天籁的诵读声至今还常常回响在我的耳边。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星河璀璨,圣贤千古,德播乾坤,文以载道,继往开来。尽管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但仍会常常思索:传承文化的使命究竟在谁的肩膀之上?犹记得:2004年,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访问大陆,在北京大学和南京中山陵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显示出深厚的国学功底;接着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等相继访问大陆,在与我国领导人交谈或者是发表演讲中频频用典(据说,清华学子聆听宋楚瑜演讲为提好问题看了一天书);台湾学者李敖先生在清华大学的演讲,自如引用国学经典,更是让这个最高学府的莘莘学子感到汗颜。国学,仿佛是一个距离遥远又似乎无处不在的词汇。说它遥远,是因为一百年来,中国文化与学术系统受到了西方文化与学术系统的猛烈冲击而日渐衰微。国学是我国古代教育中对学子进行人文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即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其主要内容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幼学琼林》、《四书五经》、《道德经》及经史子集等数千年流传积累的经典。当然,现在人们赋予国学更丰富的内涵,还包括绘画,音乐,雕塑、象棋等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绩,但是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传统的审美观却正逐步走向崩塌——比如:今年的国庆首日,升旗仪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留下约8吨垃圾。紧接着,电视新闻又报道:去北京香山看红叶的游客不文明的行为比比皆是。再比如:社会上屡屡发生儿子杀父母,孙子杀爷爷,学生杀老师的事件,钱文忠教授讲《弟子规》时让助手上网搜索不孝的事例,仅仅一年的这种案例一包A4纸没够打印,真是触目惊心。国人逐渐意识到经济建设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对幸福的追求,美好社会的建成需要人心向善,净化灵魂、淡泊宁静,“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君子忧道不忧贫”,要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保持清醒“慎独”而不被物化和异化,超然洒脱于万丈红尘而不为名利所累,就必须借助圣人的智慧,寻求自我,回归本性,保持传统美德,坚守道德底线,塑造内外双修、德才兼备的健全人格。正如1988年,98位诺贝尔奖得主会说“我们人类想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吸取智慧”。因此,钱文忠教授在《国学与国运》中这样说:对于富而不强的中国来说,国学在今天其实就等于我们国家的命运!国家语文出版署王旭明社长更是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呼吁要让国学经典重回小学课堂。更多学者在倡导国学经典教育应当成为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很显然,如今普通的中国人连中国的经典著作都不能读了,而是要靠翻译成白话,这样就不可能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我们是一个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国,我们的祖先先哲留给我们的经典著作是永垂不朽之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中,也理所当然包含了文化中国的复兴之梦。当然我并没有这些大家的远见卓识,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国学经典,只是一种纯粹的喜欢,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得到拔节的成长。正如《合和教育宣言》中所言——放眼未来人之发展难在取舍,但禾苗茁壮是教育未来的人心所向。“禾苗茁壮”需要我们的教育继承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元素,让那些浓缩了华夏五千年思想精粹的睿语哲思熏陶孩子们的言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根本愿望。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禾苗茁壮”奠定基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深感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刻不容缓。孩子们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把孩子们培养成“习礼明理”的龙之传人,是当今素质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研究发现,0-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的最佳时期,此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用“国学经典”叩开智慧之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