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动物水中的动物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江苏省运河中学黄敏敏第十章第一节水中的动物第2课时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呢?活动一——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观察:1.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外部形态。2.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征。活动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小提示观察1:认识鲫鱼的各部分名称。观察2:鲫鱼的体色有什么特征?观察3: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观察4:看一看体表,再用手摸一摸,想想鲫鱼的体表结构有什么特点?小提示活动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鳃盖背鳍尾鳍胸鳍腹鳍臀鳍侧线活动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1432567鲫鱼的体色有什么特征?想一想,这种体色与水生环境有什么关系?背部颜色较深,腹部白色,这种体色与水中生活相适应,是一种保护色。深浅活动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想一想,这种体形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身体呈梭形,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适应水中生活。活动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看一看鲫鱼体表,再用手摸一摸,想一想体表有什么特点?这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体表被鳞,鳞片表面有黏液,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活动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鱼鳍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鱼鳍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鱼鳍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鱼鳍鲫鱼有鳃,所以能在水中呼吸鲫鱼有鳃,所以能在水中呼吸鲫鱼有鳃,所以能在水中呼吸鲫鱼有鳃,所以能在水中呼吸鲫鱼的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鲫鱼的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鲫鱼的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鲫鱼的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作出假设:分析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征,尝试作出假设。活动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探究鲫鱼水中生活的特征:假设: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鳍实验计划:两条活鲫鱼,一条不做任何处理,一条用纸板固定鱼鳍。固定后将鱼放入水中观察运动情况。问题一:为什么要用两条鱼?对照实验。问题二:为什么要固定鱼鳍,而不能直接剪掉?珍爱生命,保护动物。问题三:分别固定鱼鳍吗?还是全部固定?不同部位的鱼鳍,功能不同,要分别探究。问题四:将鱼处理后,立刻进行观察吗?静置1-2min,避免干扰因素。实验方案1: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鱼鳍。活动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实验方案1: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鱼鳍。用纸板和夹子分别固定鱼鳍,固定后静置1-2分钟观察,记录鱼的运动情况。小提示活动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制定计划:6-7人为一小组,分组制定实验方案。活动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小组要有明确的分工呦!1.尾鳍------2.胸鳍和腹鳍控制鱼体前进的方向,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向前的动力能保持鱼体的平衡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分组汇报---------3.其余各种鳍也起着协调的作用.4.鱼之所以能够停留在不同的水层,是什么原因?鱼鳔的作用探究鲫鱼水中生活的特征:假设:鲫鱼在水中用鳃呼吸实施计划:(1)取红墨水在鱼口边滴一到两滴。(2)观察鳃盖后方水的颜色的变化实验方案2:用鳃呼吸问题一:为什么用红墨水?便于观察。活动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实验方案2:用鳃呼吸将红墨水滴入水中,观察记录现象。小提示活动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得出结论鱼类在水中用鳃呼吸如果鱼是用鳃呼吸的话,那鳃盖后方的水是什么颜色的?红色。探究鲫鱼水中生活的特征:假设:鲫鱼的侧线与感知水流有关实施计划:1.取两条活鲫鱼2.用凡士林将一条鲫鱼的侧线全部封闭,一条不做任何处理3.用玻璃棒搅动清水,制造水流,观察鱼的运动方向实验方案3:侧线与感知水流方向有关问题一:如何处理侧线的?用凡士林将侧线上的小孔全部封闭,因为凡士林有隔水作用。问题二:为什么要用玻棒搅动清水?使水流发生变化,看鱼的运动状况。问题三:如何制造水流?先顺时针再逆时针。问题四:如何知道与平时状态的差别?设置对照组:自然状态下的鲫鱼。活动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实验方案3:侧线与感知水流方向有关1.涂抹凡士林。2.玻璃棒搅动清水,先顺时针,再逆时针。小提示活动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得出...